查古籍
此症宜于心胃而调理之,盖心为天真,神机开发之本,胃是谷府, 充大真气之标,标本相得,则心膈间之膻中气海,所留宗气盈溢,分布五脏三焦, 上下中外,无不周偏,若标本相失,不能致其气于气海,而宗气散矣, 故分布不周于经脉,则偏枯,不周于五脏,则瘖,即此言之, 未有不因真气不周而病者也,法宜黄耆为君,参、归、白芍为臣,防风、桂枝、钩藤、竹沥、姜、韭、葛、梨、乳汁为佐,治之而愈,若杂投乎乌附羌活之类, 以涸营而耗卫,如此死者,医杀人也。
半身不遂,口眼歪邪,方用
人参 当归 白朮( 各伍钱) 黄耆( 壹两) 半夏 乾葛( 各叁錢) 甘草( 壹錢) 紅花( 貳錢) 桂枝( 壹錢伍分)
水二樽,薑三片,棗二枚, 煎服。
此症人多用風藥治之,殊不見功,此藥調理氣血,故無不效。
[ 此症由于血不行又中風,若用驅風之品,偏枯則終不起矣, 故當以養血和血為主,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此為的論]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此症宜于心胃而调理之,盖心为天真,神机开发之本,胃是谷府, 充大真气之标,标本相得,则心膈间之膻中气海,所留宗气盈溢,分布五脏三焦, 上下中外,无不周偏,若标本相失,不能致其气于气海,而宗气散矣, 故分布不周于经脉,则偏枯,不周于五脏,则瘖,即此言之, 未有不因真气不周而病者也,法宜黄耆为君,参、归、白芍为臣,防风、桂枝、钩藤、竹沥、姜、韭、葛、梨、乳汁为佐,治之而愈,若杂投乎乌附羌活之类, 以涸营而耗卫,如此死者,医杀人也。
半身不遂,口眼歪邪,方用
人参 当归 白朮( 各伍钱) 黄耆( 壹两) 半夏 乾葛( 各叁錢) 甘草( 壹錢) 紅花( 貳錢) 桂枝( 壹錢伍分)
水二樽,薑三片,棗二枚, 煎服。
此症人多用風藥治之,殊不見功,此藥調理氣血,故無不效。
[ 此症由于血不行又中風,若用驅風之品,偏枯則終不起矣, 故當以養血和血為主,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此為的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