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妇科秘书》 腹胀满闷论

    作者: 未知

    产后有因败血流入于脾胃,腹胀呕吐者,已于呕吐门中论之矣。然妇人因产,脾胃多虚,饮食最易停滞而生胀闷,若产毕,随服生化汤消其旧瘀而生其新血,瘀块既消,便大补气血,使脾胃健运,自无中虚胀满之证。其产后大率因伤食,而误用消导,因气郁而误专顺气,或因多食冷物,而停滞恶露,或因血虚大便燥结,误下而愈胀。此盖止知伤食当消,气郁当顺,恶露当攻,便结当下,不知消耗愈多,胃气大损,满闷益增,气不升降,积郁之久,兼成臌胀。若再专用攻消,不死不休矣。岂知消导佐于补剂内,则脾强而所伤之食消气散;逐瘀佐以养血剂中,则恶露自行而大便濡润亦通。《秘书》立有治胀方,并养生化滞汤二方,治产后胀症,均未敢专于消导,前人之虑产深矣。《医通》云∶胎前孕妇服安胎药过多,或正产、半产后,经一两月恶露未净,此非败血之比,宜导气行血,若用止截误矣。又云∶饱闷恶露不行,多因血逆,宜行瘀为主,如有块上升,饱闷欲吐者,二陈汤加姜、桂、香附、炮楂、蓬术;块不散,积久愈坚,琥珀黑龙丹。

    予谓∶审知饱闷,实因恶露不行所致。若初产,仍宜服生化汤,瘀去而饱闷自开,可无藉乎二陈、炮楂、蓬术,恐产虚者难当耳。

    治胀方治产后腹胀。

    人参(二钱) 白术(土炒) 当归(各三钱) 茯苓(一钱半) 川芎(七分) 陈皮(四分) 甘草(三分)

    养生化滞汤治产后大便不通,误服大黄等药,致成膨胀。

    人参 茯苓 川芎 白芍(炒,各一钱) 当归(四钱) 桃仁(十粒) 肉苁蓉(一钱半,酒洗去泥甲) 大腹皮(五分,黑豆水制净) 陈皮(四分) 制香附 炙草(各三分)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李时珍
  • 作者:
    赵学敏
  • 作者:
    叶桂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
  • 作者:
    陈嘉谟
  •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作者:
    寇宗奭
  • 作者:
    杨时泰
  • 作者:
    唐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