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心经受病。面起紫云。栀仁主之。重则遍身生疮。上损眼目。黄连主之。
肺经受病。眉毛先脱。声破鼻塞。栀仁桑皮主之。重则鼻梁崩塌。声哑语变。或生息肉。黄芩主之。外加杏仁。
脾经受病。遍身如癣。苦参鲜皮主之。重则语变声散。土不能生金。四肢浮肿。甘草补之。苍术燥之。
肝经受病。眉睫先落。皮肤瘙痒。面发紫泡。荆芥川芎主之。重则损目。蔓荆菊花主之。荆芥为使。若手足拘挛。乳香没药主之。钩藤天麻为佐。
肾经受病。耳鸣啾啾。枸杞首乌主之。重则足底先穿。黄柏玄参为主。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心经受病。面起紫云。栀仁主之。重则遍身生疮。上损眼目。黄连主之。
肺经受病。眉毛先脱。声破鼻塞。栀仁桑皮主之。重则鼻梁崩塌。声哑语变。或生息肉。黄芩主之。外加杏仁。
脾经受病。遍身如癣。苦参鲜皮主之。重则语变声散。土不能生金。四肢浮肿。甘草补之。苍术燥之。
肝经受病。眉睫先落。皮肤瘙痒。面发紫泡。荆芥川芎主之。重则损目。蔓荆菊花主之。荆芥为使。若手足拘挛。乳香没药主之。钩藤天麻为佐。
肾经受病。耳鸣啾啾。枸杞首乌主之。重则足底先穿。黄柏玄参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