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膏肓(二穴,在背第四椎两旁各开三寸是穴,灸至百壮,以多为佳,灸时手搭膊上。)
膻中(一穴,在两乳间陷中,仰卧取之,灸七壮,禁针。)中脘(一穴,在脐上四寸灸七壮。)
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 骨外廉两筋间,灸三七壮。)膈俞(二穴,在背七椎下各开一寸半,灸七壮。)心俞(二穴,在背五椎下各二寸半,灸七壮为度。)天府(二穴,在腋下三寸,灸七壮。)乳根(一穴,在乳头下一寸六分,灸七壮。)
(公元 1564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著。一卷。论述脉象 27 种,对于脉的体状、相类、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诵读学习。并批解了高阳生的《脉诀》。
膏肓(二穴,在背第四椎两旁各开三寸是穴,灸至百壮,以多为佳,灸时手搭膊上。)
膻中(一穴,在两乳间陷中,仰卧取之,灸七壮,禁针。)中脘(一穴,在脐上四寸灸七壮。)
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 骨外廉两筋间,灸三七壮。)膈俞(二穴,在背七椎下各开一寸半,灸七壮。)心俞(二穴,在背五椎下各二寸半,灸七壮为度。)天府(二穴,在腋下三寸,灸七壮。)乳根(一穴,在乳头下一寸六分,灸七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