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岐伯曰∶消渴脉实,疾久可治。脉弦小,病久不可治。《脉经》曰∶紧数相搏,则为消渴。
脉软而散者,富病消渴。又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下之不肯止。
寸口脉浮而迟,浮则为虚劳,卫气不足,迟则荣气竭。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为气,数则消谷失坚。紧数相搏,则为消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致一斗,肾气丸主之。心脉滑为渴(滑者阳气胜。)心脉微小为消瘅。脉实大,病久可治,实坚大者死,细而浮短者死。
(公元 1150 年)宋.刘昉(方明)着。四十卷。论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分为 40 门,每门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陈复正(飞霞)着。六卷。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以免伤败脾胃等,均有较好见解。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
岐伯曰∶消渴脉实,疾久可治。脉弦小,病久不可治。《脉经》曰∶紧数相搏,则为消渴。
脉软而散者,富病消渴。又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下之不肯止。
寸口脉浮而迟,浮则为虚劳,卫气不足,迟则荣气竭。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为气,数则消谷失坚。紧数相搏,则为消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致一斗,肾气丸主之。心脉滑为渴(滑者阳气胜。)心脉微小为消瘅。脉实大,病久可治,实坚大者死,细而浮短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