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查古籍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甘苦微寒,入心、肺二经。反乌头。〕生津止渴,除烦消痰,利膈清心。除肠胃痼热,而疔诸疽,〔纯阴清寒,故除热疗疽。〕消扑损瘀血,而通月经。〔非若桃仁、姜黄之能直行血分;热清则血不瘀,而经自通。〕治耳鸣猝聋、〔清痰降火之功。〕能散肿排脓。实名栝蒌。〔捣烂〕涤痰结而疗胸痹,止消渴,〔又治伤寒结胸,皆取其下气降火消痰之功。且又能洗涤胸膈中垢腻郁热,为治消渴之神药。〕润肺燥而除咳嗽,利咽喉。〔肺受火逼,失降下之令,则生痰咳嗽。今得甘缓润下之助,则痰自降,宜其为治咳之要药。利咽喉者,清润之力也。〕能利大肠,〔 末服之之,可治久痢。〕又消肿毒。子名栝蒌仁,〔炒研用。〕润肺化燥痰。天花粉为润燥止渴,消痰解热之品,微苦降火,甘不伤胃,作粉食之,大宜虚弱人。
脾胃虚寒作泻者,仍宜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