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核、化学武器损伤》 四、传能线密度和相对生物效应

    (一)传能线密度(linear energy transfer,LET)

    LET是反映能量在微观空间分布的物理量,以L△表示。

    L△=(dE/dl)△

    式中dl是带电粒子的物质中穿行的路程,以微米计;△是能量截止值、以eV为单位。只有能量转移小于△的碰撞才有意义;dE是在dl路程内能量转移小于△的历次碰撞造成的能量丧失的总和。

    所以,传能线密度是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穿行单位路程时,由能量转移小于△的历次碰撞所造成的能量损失。LET反映的是很小一个空间中单位长度(μm)路程上能量转移的多少。

    L△的SI单位是“焦耳每米”(J·m-1),也可使用keV·μm-1。重带电位粒子具有较高的L△值(表1-1)。高LET辐射(如α粒子、中子)比低LET辐射(如X、γ射线)的生物效应大。

    表1-1 不同类型和不同能量的电离辐射的传能线密度

    辐射类型粒子动能(MeV)传能线密度(keV/μm)辐射类型粒子动能(MeV)传能线密度(keV/μm)γ-线1.17~1.330.3中子41780.21412X-线250kVp3.3~3.8质子0.95450.22.52.017β-粒子0.00555.57.0120.014.03400.30.10.7α-粒子3.41301.00.255.0902.00.212725

    (二)相对生物效应(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RBE)

    由于各种辐射的品质不同,在相同吸收剂量下,不同辐射的生物效应是不同的,反映这种差异的量称为相对生物效应(RBE)。相对生物效应是引起相同类型相同水平生物效应时,参考辐射的吸收剂量比所研究辐射所需剂量增加的倍数。通常以X线或γ线作为参考辐射,参考辐射本身的RBE=1。辐射的RBE越大,其生物效应越高(表1-2)。

    表1-2 各种电离辐射的相对生物效应

    ■[此处缺少一些内容]■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薛雪
  • 作者:
    未知
  • 作者:
    王履
  • 作者:
    沈又彭
  • 作者:
    张杲
  •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作者:
  • 作者:
    程杏轩
  •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是总论病证,是治疗法则,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