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此方即倒仓法,传自西域。有人指予投煎剂治痰,而逐推展之。
黄牯牛(一具,选纯黄肥泽无病才一二岁者)
上洗净,取四腿项脊,去筋膜,将精肉切成块子如栗大,秤三十斤,或四五十斤,于静室,以大铜锅(无则新铁锅)加长流水煮之,不时搅动,另以一新锅煮沸汤,旋加,常使水淹肉五六寸,掠去浮沫,直煮至肉烂如泥,漉去渣,却将肉汁以细布漉小铜锅,用一色桑柴文武火候,不住手搅,不加熟水,只以汁渐如稀饧,滴水不散,色如琥珀,其膏成矣。(此节火候最要小心,不然坏矣。)大段每肉十二斤,可炼膏一斤为度,瓷器盛之,是名霞天膏也。用调煎剂,初少渐多,沸热自然溶化。若用和丸剂,则每三分,搀白面一分,同煮成糊,或同炼蜜调匀,寒天久收,若生霉,用重汤煮过,热天冷水窨之,可留三日。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此方即倒仓法,传自西域。有人指予投煎剂治痰,而逐推展之。
黄牯牛(一具,选纯黄肥泽无病才一二岁者)
上洗净,取四腿项脊,去筋膜,将精肉切成块子如栗大,秤三十斤,或四五十斤,于静室,以大铜锅(无则新铁锅)加长流水煮之,不时搅动,另以一新锅煮沸汤,旋加,常使水淹肉五六寸,掠去浮沫,直煮至肉烂如泥,漉去渣,却将肉汁以细布漉小铜锅,用一色桑柴文武火候,不住手搅,不加熟水,只以汁渐如稀饧,滴水不散,色如琥珀,其膏成矣。(此节火候最要小心,不然坏矣。)大段每肉十二斤,可炼膏一斤为度,瓷器盛之,是名霞天膏也。用调煎剂,初少渐多,沸热自然溶化。若用和丸剂,则每三分,搀白面一分,同煮成糊,或同炼蜜调匀,寒天久收,若生霉,用重汤煮过,热天冷水窨之,可留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