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诸痛总论

    作者: 刘完素

    夫痛者,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血泣凝而不行,客于脉外血少,客于脉中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其痛或卒然而止,或痛甚而不休,或痛甚不可按,或按之而痛止,或按之而无益,或痛喘动应手,或心与背相引而痛,或胁肋相引而痛,或腹痛引阴股,或痛宿昔而成积,或卒然而痛,死不知人,而少间复生,或痛而闭不通者,诸痛各不同形。

    经曰∶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蜷缩,蜷缩则脉绌(音督)。急,脉绌急则外引小络,卫气不得流通,故卒然而痛,得热则痛止。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薄则脉满,满则血气乱,故痛而不可按。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血气散,痛乃止也。胁肋痛者,寒气客于厥阴之脉也。背与心相引痛者,寒气客于背俞之脉,注于心,相引痛。寒气客于阴股,血泣在小腹,相引痛。卒然痛死者,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壅,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气复反则生矣。

    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青则为寒,青黑为痛。经曰∶感虚则陷下,其留于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则筋弛肉消。但痛痒疮疡痈痛肿而聚者,皆属心火热也,不可一例伤寒。

    凡治痛者,先察本,次明经络皮部虚实,用药无误矣。

    辰砂一粒丹

    治一切厥心痛,小肠膀胱痛不可止者。

    附子(一两,炮)郁金橘红(等附子,停用)上为末,醋面糊为丸,如酸枣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男子酒下,妇人醋汤下。

    服罢又服散子。

    神圣代针散

    治一切心痛不可忍者,心惊欲死者,小肠气搐得如角弓,膀胱肿硬,一切气刺虚痛,并妇人血癖、血迷、血晕、血刺、血冲心,胎衣不下,难产。但一切痛疾,服之大有神效。只是要详疾证用药。

    乳香没药当归香白芷川芎(各半两)元青(一两,去翅足)上为细末,更研,每服一字,病甚者半钱,先点好茶一盏,次掺药末在茶上,不得吹搅,立地细细急呷之。

    茴香丸

    治男子妇人脐腹疼痛刺胸膈,不止者。

    茴香(炒)良姜官桂(各半两)苍术(一两,米泔浸)上为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生姜汤下。

    趁痛丸

    治一切走注疼痛,妇人经脉住滞,水肿腹胀。

    甘遂大戟芫花黄牵牛(各等分)上为末,以荞面同末和作饼子,扦,切为棋子,煮熟服之,得利为度,每服一钱。

    加减相虚实。

    六合散

    治一切燥结,汗后余热,宣转不通。(亦名密钥匙散。)并治小肠气结,心腹满,胸中结痞,走疰疼痛。

    大黄(一两,纸裹煨)白牵牛(半两,生)黑牵牛(微炒)甘遂(各半两)槟榔(三钱,生)轻粉(一钱)上为细末,每服一钱,蜜水调下服。量虚实加减。

    定痛丸

    治打扑损伤,筋骨疼痛等。

    乳香(一分)川椒当归没药赤芍药川芎自然铜蒴根(以上各半两)上为末,熔蜡为丸,如弹子大,细嚼,酒下一丸。骨碎者,先用竹夹夹定,三五日,依旧小可与服。如打扑骨损者,先整骨定,用竹夹夹定,然后先用好酒下麻黄三钱,然后服药。

    香壳散

    治小肠气,脐腹搅痛急,阴股中疼闷,不省人事。

    舶上茴香(用盐炒)枳壳(各一两)没药(半两)上为末,每服一钱,温热酒下,不计时候,并二三服。

    金针丸

    (亦名陆神丸。)治阳绝痞气,心腹痛不可忍者。

    丁香木香乳香阿魏轻粉骨碎补(去毛)槟榔官桂桂心巴豆(去皮)杏仁(去皮)锻石末肉豆蔻阳起石朱砂(各等分)上为细末,水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针穿作孔子,小油内滚过,灯焰内燎遍,于油中蘸死,嚼,生姜汤下,不计时候,日三服。虚实加减。

    一粒金丹

    治腰膝走注疼痛如虎啮。

    草乌头五灵脂(各一斤)木鳖子(四两)白胶香(半斤)地龙(四两,去土,炒)细墨(一两)乳香(一两)当归(二两,焙)没药(二两)麝香(一钱)上为末,再研一千下,糯米面糊和丸,每服一丸至二丸,温酒下。吃药罢,遍身微汗。

    神验!

    没药散

    治一切心腹疼痛不可忍者。

    没药(乳香别研)乳香(各三钱)穿山甲(三钱,炙)木鳖子(四钱)上为细末,每服半钱、一钱,酒大半盏,同煎,温服,不计时候。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作者:
  • 作者:
  • 作者:
    赵术堂
  • 作者:
    未知
  • 《医学正传》(公元 1515 年)明.虞抟(天民)着。八卷。分门论证,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参以张仲景、孙思邈、李杲之说,并结合抒发己见。

    作者:
    虞传
  •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桩(灵胎、洄溪)着。二卷。分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治法”“书论”“古今”七门,论医学的源流利弊,议论通达。但有时也不免矫枉过正。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