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乳腺癌康复指导

    乳腺癌病人在手术后要重视精神上的康复 尤其年轻病人,手术后感到外形影响或感到胸部两侧不对称,常带来情绪上的忧虑和低落感。这就要求家属、亲友和医护人员等多与病人谈心,宽慰、帮助病人使其感到温暖、亲切,使其感到自我的存在,精神放松,对生活充满自信,这对于缓解病情、延长生存和提高疗效是有积极意义的。

    加强上肢功能的锻炼乳腺癌术后往往上肢功能受到一定影响,抬起困难;由于手术要清除腋窝淋巴结,上肢常有不同程度的肿胀。这在术后放疗者更明显。因此,术后必须加强上肢功能的锻炼。锻炼应在术后早期开始,否则形成疤痕后再锻炼其效果较差。锻炼方法宜在术后2~3天起,先锻炼腕部及肘部的功能,7~8天后开始锻炼肩关节的功能。可以用健侧上肢协助病侧上肢及肩关节作高举及旋转运动,上肢亦可以作爬墙动作,逐日观察功能恢复的情况。经过积极的锻炼,不仅可使上肢功能得以恢复,且可减轻上肢的水肿。

    防止患侧上肢的感染为了防止上肢发生感染应注意以下情况:

    (1)不要在患侧上肢抽血、打针、测血压;

    (2)不要提取重物;

    (3)患肢皮肤不要碰破、切破或抓破,如有破损及时消毒、包扎;

    (4)防止患肢霉菌感染如甲癣、嵌甲等情况;

    (5)避免虫咬、蚊叮;

    (6)带手表手镯时松紧适度,以免皮肤擦破;

    (7)衣服袖口不用较紧的橡皮筋或罗纹口;

    (8)吸烟者避免手指烧伤。

    对健侧乳房要开展“乳房自我检查” 具体方法参见148页。

    注意复发的可能性乳腺癌术后若复发或转移者,60%是术后头3年内,20%发生于术后2年,5年后复发或转移者20%。复发或转移病灶如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仍能获得较好效果。因而对有些症状需加注意,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这些症状是:

    (1)患侧手术疤痕及胸壁区有无异常改变,如隆起的硬结、散发的红点等;

    (2)患侧胸壁、对侧乳房以及肩、髋、后背、骨盆部持续性疼痛;

    (3)不明原因的较长时期的咳嗽,有时声音嘶哑;

    (4)不明原因的消化功能障碍,恶心、呕吐、腹泻以及上腹或右上腹不适;

    (5)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6)持续性乏力。

    术后定期复查这是很重要的。一般要求在原手术医院定期进行检查,以利指导功能康复以及尽早地发现有无复发或转移的可能性。术后1年内每2~3个月作一次检查;第2~3年每3~6个月复查一次,3年后至少半年复查一次,即使5年以后亦仍需每年复查1~2次。复查包括局部和周身检查,包括健侧乳房摄片、肺部X线摄片、肝功能检查以及肝区超声波检查。骨痛时可进行骨骼的X线摄片或同位素骨扫描检查。同时还需定期作血、尿常规检查,以利于了解周身健康状况以及有无复发的可能。

    术后病人的饮食宜以高蛋白饮食为主,避免多吃脂肪类食物,尤在绝经后病人,多进蔬菜类食物及维生素。

    要进行适宜的体育锻炼防止发胖,有利病人的及早康复。

    一般讲,乳腺癌术后可以进行正常的性生活。因为乳腺癌术后不会影响性欲,况且适当的性生活有利于病人对生活充满自信,认识到自我的存在,有利于病人康复。

    乳腺癌术后是否能再妊娠;再妊娠是否会促进肿瘤的复发?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多数意见认为由于妊娠期及哺乳期体内内分泌的改变,以及哺乳对乳腺吮吸的刺激,常可影响肿瘤的发展。由于术后复发大多在3年内,因此建议希望术后再妊娠者,若淋巴结无转移者,可在3年后再妊娠,而淋巴结有转移者,望至少间隔5年,如无复发时再考虑妊娠。

    (乳腺癌专题组)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汪绮石
  • 作者:
    薛己
  • 作者:
    薛己
  •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作者:
    张介宾
  • 作者:
    张介宾
  •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作者:
    林佩琴
  • 作者:
    朱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