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白色念珠菌口腔炎又称为“鹅口疮”,是由一种霉菌,即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炎症。初起时不引起家长的注意,以后在口腔粘膜上长有白色雪片状的小斑片,不容易擦去(如果是奶块则容易擦去),所以鹅口疮俗称为“雪口”;病变范围可逐步扩展,严重时可延及食管。民间对新生儿有时不愿吃奶,有的家长用纱布去擦口腔粘膜,将粘膜擦伤引起感染,应该劝说不做。也可由于不注意口腔卫生、慢性腹泻、营养不良或长期应用抗生素后而引起。
治疗可涂1%龙胆紫或每毫升含制霉菌素3万单位的溶液涂口腔粘膜病变部位,每天2~4次。此外,用饱和的小苏打溶液涂抹病变处很有效。平时应注意口腔卫生。人工喂养时,奶具应严格消毒。平时不应擦洗口腔粘膜。
疱疹性口腔炎由疱疹病毒引起,患儿常有高热,哭吵;张口观察,先在齿龈,颊粘膜、舌及上颚、咽部见有红的疹子,以后发展为疱疹,溃破后成为溃疡;由于溃疡的形成,疼痛剧烈,尤其不愿进食热的、咸味或有刺激性的食物;常流口水。
治疗可注射三氮唑核苷或口服板兰根冲剂。局部喷珠黄散或锡类散。饮食以稍温或凉的软食或流质少量多次,高热时服退热药。
《冷庐医话》(公元 1897 年)清.陆以湉(定圃)着。五卷。卷一论“医范”“医鉴”“慎疾”“保生”“求医”“诊法”“ 用药”;卷二论古人今人,古书今书;卷三、四、五论病,推究每证的虚实原委,指出医家的利弊。近人从陆氏《冷庐杂识》中摘出其论医语作为补编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齐、龚庆宣着。五卷。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主要有外伤、痈疽、湿疹、疥癣等。对疔疽引起的脓毒血症的早期治疗,外伤肠出的医护,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术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白色念珠菌口腔炎又称为“鹅口疮”,是由一种霉菌,即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炎症。初起时不引起家长的注意,以后在口腔粘膜上长有白色雪片状的小斑片,不容易擦去(如果是奶块则容易擦去),所以鹅口疮俗称为“雪口”;病变范围可逐步扩展,严重时可延及食管。民间对新生儿有时不愿吃奶,有的家长用纱布去擦口腔粘膜,将粘膜擦伤引起感染,应该劝说不做。也可由于不注意口腔卫生、慢性腹泻、营养不良或长期应用抗生素后而引起。
治疗可涂1%龙胆紫或每毫升含制霉菌素3万单位的溶液涂口腔粘膜病变部位,每天2~4次。此外,用饱和的小苏打溶液涂抹病变处很有效。平时应注意口腔卫生。人工喂养时,奶具应严格消毒。平时不应擦洗口腔粘膜。
疱疹性口腔炎由疱疹病毒引起,患儿常有高热,哭吵;张口观察,先在齿龈,颊粘膜、舌及上颚、咽部见有红的疹子,以后发展为疱疹,溃破后成为溃疡;由于溃疡的形成,疼痛剧烈,尤其不愿进食热的、咸味或有刺激性的食物;常流口水。
治疗可注射三氮唑核苷或口服板兰根冲剂。局部喷珠黄散或锡类散。饮食以稍温或凉的软食或流质少量多次,高热时服退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