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家庭医学百科-家庭护理篇》 测体温

    测体温前,应用拇、食指握紧体温表上端,手腕急速向下向外甩动,将水银柱甩到35℃以下,再用酒精棉球将体温表消毒干净备用。

    通常将体温表置于腋下、口腔或肛门内。腋下法测体温简便、安全又卫生舒适。昏迷病人或婴幼儿可用肛表置于肛门中测体温。

    腋下测温时,让病人解开胸前衣扣,如腋下有汗,要先擦干,再将体温表置于腋窝深处,并夹紧,10分钟后取出体温表,横握着体温表作缓慢转动,观察水银柱所指的温度刻度。

    肛门测温时,应先在体温表的水银端涂上少量油类润滑,再慢慢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插入肛门3~5厘米,并用手握住体温表上端,3分钟后取出,观察体温表水银柱所指示温度刻度。

    口腔测温时,应在进食、喝水或吸烟后半小时,将体温表放在舌下,让病人紧闭口唇,牙齿不能咬合,3分钟后取出,观察体温表水银柱所指示的温度刻度。

    正常人体温:口测法为36.2~37.2℃,肛测法较口测法高0.3~0.5℃,而腋下法通常较口测法低0.5℃。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汪绮石
  • 作者:
    薛己
  • 作者:
    薛己
  •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作者:
    张介宾
  • 作者:
    张介宾
  •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作者:
    林佩琴
  • 作者:
    朱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