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自杀(缢死、刎颈、割脉)

    自杀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同的社会制度均有发生。自杀的形式很多,如缢死、触电、服毒、跳楼、焚身、投河、刎颈、割脉和煤气吸入等。医务人员在抢救自杀病人时同样需要满腔热情,不能责备埋怨,要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尽最大可能抢救自杀者生命。

    自杀的现场抢救因自杀形式不同而不同,有些已在其他有关章节中阐述,如投河详见溺水;触电见触电抢救节;跳楼见颅脑外伤或其他外伤节;煤气吸入见一氧化碳中毒节,不再重复。仅就缢死、刎颈和割脉的现场抢救作一概述。

    现场急救

    对自杀者的现场急救要注意以下几点共性问题:

    1.自杀的原因往往较复杂,医务人员应及时疏散围观人员,避免过多的刺激性询问,以免矛盾激化。

    2.严密观察自杀者动态,防止再自杀发生。要及时通知其家属或单位领导,并向公安部门报案。

    3.对一些烦躁不安的自杀者,可适当给予镇静药物以配合抢救治疗。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叶天士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