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金匮翼》 饮气嗽

    作者: 尤怡

    饮气嗽者,其症喘咳上气,胸膈注闷,难于偃卧。许仁则云∶由所饮之物,停澄在胸,水气上冲入肺,便成咳嗽,此而不治,则为水气。《医余》亦云∶此症宜利水道,化痰下气,不尔则成水。

    深师白前汤

    白前(二两) 半夏 紫菀(各三两) 大戟(七合)

    水一斗,渍一宿,煮取三升,作分数服。

    芫花散

    芫花 干姜 白蜜(等分)

    上用前二味为末,内蜜中搅令相和,微火煎如糜,服如枣核一枚,日三夜一。《备急方》用枳壳二两炒,水煮去滓,内白糖一斤,服如枣大。

    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不拘多少,炒金黄)

    上件细研,丸如弹子大,水三盏,枣十枚,煎一盏,去枣入药,煎七分,食后服。

    孙兆治一人吐痰,顷间已升余,咳不已,面色郁暗,精神不快。兆告曰∶肺中有痰,胸膈不利,当服仲景葶苈大枣汤,一服讫,已觉胸中快利,略无痰唾矣。《外台》用葶苈、杏仁各一升,大枣六十枚,合捣如膏,加蜜作丸梧子大,桑白皮饮下六七十丸,以大便通利为度。

    《本事》枣膏丸,无杏仁,有陈皮、苦桔梗,枣肉丸梧子大,每服五七丸,饮下。许叔微云∶余常患停饮,久渍肺经,食已必嚏,渐喘,觉肺系急,服此良验。

    苏子降气汤治年久肺气,咳嗽喘逆,上盛下虚,痰涎壅盛,胸膈噎塞。

    紫苏子(炒) 半夏(制,各钱半) 前胡 甘草(炙) 浓朴(姜汁炒) 陈皮(去白,各一钱) 当归(一钱半) 沉香(七分)

    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虚冷人加桂五分,黄 一钱。

    一人痰嗽,胁下痛,以白芥子、栝蒌、桔梗、连翘、风化硝、竹沥、姜汁加蜜丸噙化,茶清下。

    按∶痰饮有寒有热,凡咳而面赤,胸腹胁常热,惟手足乍有凉时,其脉洪者,热痰在胸膈也。宜寒润清膈之剂下之。面白悲嚏,胁急胀痛,脉沉细弦迟者,寒痰在胸膜,宜以辛热去之。

    痰热久嗽,气急胸满,知母、杏仁、萝卜子、贝母各二钱,生姜一斤,水煎服。

    玉液丸治热痰壅盛,咳嗽烦热。

    寒水石(烧令赤,出火毒,水飞过,三十两) 半夏(洗焙为末,十两) 白矾(枯,十两,细研)

    上合研,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淡姜汤下。

    治妇人形瘦,有时夜热痰嗽,月经不调。

    香附(童便浸,晒干,上) 栝蒌(中) 青黛(下)

    上为末,姜汁蜜调,噙化豆大一丸。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马培之
  •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 作者:
    朱世杰
  • 《外科启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极)着。十二卷。论述外科各病证治,有图有方,叙述内服外敷,针灸灸烙、熏点、刀割等法,都切实可行。

    作者:
  • 作者:
    祁坤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