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三因方》云∶喘病肺实者,肺必胀,上气,咽中逆,如欲呕状,自汗。肺虚者,必咽干无液,少气不足以息也。王宇泰云∶喘而无汗,烦躁,脉浮大者,汗之。喘而有汗,腹满,脉沉实者,下之。又云∶喘而自汗,腹满便秘,气口脉大于人迎,下之无疑,外此则不宜轻下也。
咳嗽气急,喉声如鼾者为虚。喉中如水鸡声者为实。戴复庵云∶有痰喘,有气喘,有胃虚喘,有火炎上喘。痰喘者,凡喘便有痰声。气喘者,呼吸急促而无痰声。胃气虚喘者,抬肩撷肚,喘而不休。火炎上喘者,乍进乍退,得食则减,食已复甚。大概胃中有实火,膈上有稠痰,得食入咽,坠下痰涎,其喘即止。稍久食已入胃,反助其火,痰再升上,喘反大作。俗不知此,作胃虚,治以燥热之药者,以火济火也。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三因方》云∶喘病肺实者,肺必胀,上气,咽中逆,如欲呕状,自汗。肺虚者,必咽干无液,少气不足以息也。王宇泰云∶喘而无汗,烦躁,脉浮大者,汗之。喘而有汗,腹满,脉沉实者,下之。又云∶喘而自汗,腹满便秘,气口脉大于人迎,下之无疑,外此则不宜轻下也。
咳嗽气急,喉声如鼾者为虚。喉中如水鸡声者为实。戴复庵云∶有痰喘,有气喘,有胃虚喘,有火炎上喘。痰喘者,凡喘便有痰声。气喘者,呼吸急促而无痰声。胃气虚喘者,抬肩撷肚,喘而不休。火炎上喘者,乍进乍退,得食则减,食已复甚。大概胃中有实火,膈上有稠痰,得食入咽,坠下痰涎,其喘即止。稍久食已入胃,反助其火,痰再升上,喘反大作。俗不知此,作胃虚,治以燥热之药者,以火济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