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临床激光治疗学》 二、增殖性疤痕

    (一)概述

    增殖性疤痕又称肥大性疤痕(hypertrophic cicatrix)。常发生于深Ⅱ度烧伤皮下组织未受损害自行愈合的部位,此外也见于普通切口的缝合后边缘上。其特点是疤痕高出皮面,形状不规则,潮红充血,质坚韧,不向周围生长扩张,只是在原疤痕面上呈肥厚性增殖,与基底组织不粘连,用手可推动。一般不引起挛缩,对功能影响较轻,但是痛痒症状特别明显,病人极感不适。其增殖的疤痕往往在延续数月或数年以后,开始逐渐发生退化,变柔变平,颜色转淡。产生痛痒症状也随之减轻以至完全消失。

    (二)激光手术

    在处理过程中,视疤痕大小及部位采用综合性治疗,较小疤痕,在无菌操作下用CO2激光于疤痕基底切除(使用切割功率20W,聚焦)。用0.1%新洁尔灭液清除切割面炭化组织,疤痕组织要彻底切除,至正常组织。切割完毕,并做好皮肤替尔什取皮植皮术(参考外科植皮法,操作与植皮术完全相同)。

    较大疤痕按解剖部位及疤痕大小彻底切除解除挛缩,并做皮肤移植修复创面。植皮术后待移植皮瓣存活牢固加压包扎也是减轻及防治疤痕增殖的有效措施。经证实,在待续加压超过3.34kPa(毛细血管的压力)时,致局部缺氧细胞反应减少,从而胶原代谢降低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受到阻抑。缺点在于加压治疗需6个月以上,直至去除压力包扎后疤痕不在转红、增高及变硬为止。最好加用物为弹性绷带,可视患部大小,形状制成外套应用。

    此外,在植皮术后1~2月于基底(皮下及皮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注射有一定效果。对小面积增殖性疤痕较为理想。

    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植皮时应用也可减轻疤痕再增生而达到正常愈合的作用。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本读物,历来称为经典著作,所以书内所用方剂又称为经方。近代著名中医曹颖甫,名 家达,号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医专宗张仲景,深研这二部书,以善用经方闻于时。生平医案,曾由其门人姜佐龄辑录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门的个别治验,搜集见闻,发挥心得,逐案说解、阐发,以佐证曹氏辨证施治的确切。通过曹氏审阅后,复逐案加以评语,师生商讨,从实践到理论,相互琢磨,名其书曰《经方实验录》,由千顷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来,读者对本书的需要仍繁,我们现在重加整理,删去其说解芜冗者,修饰其词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计九十二案,内有十六案,标明为附列门人医案。——民间中医志愿编撰组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沈子禄、徐师曾撰
  • 作者:
    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