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是将健康的全肝或肝脏的一部分,移植在受体的盆腔内或脊柱旁,而不切除原有的病肝(图9-1)。
Welch等[2]1955年将一个新的肝脏植入狗的下腹部,从而开始了异位辅助性肝移植的研究。当时的设想是用移植肝帮助受体度过肝功能衰竭期,以期待病肝的恢复。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手术操作相参考比较简单,但后来的临床研究中其自身的缺陷也逐步暴露出来。其主要表现在:①由于缺乏足够的腹腔空间,关腹后原肝和移植肝均受到压迫,影响原肝和移植肝的血液循环;②原肝和移植肝之间存在对门静脉血流的竞争现象;③由于移植肝与右心房距离较远,肝静脉出口和肝窦压力增大,影响了移植肝的血液循环和增加了肝静脉吻合口血栓形成的机会[3]。在早期的临床研究中,大部分病人很快死亡,有些病人的原肝很快发展成肝硬化而不得不再次行原位肝移植术。只有少数病人的原肝肝细胞再生,肝功能得到完全恢复,可以不需免疫抑制剂治疗[4-7]。早期临床工作的失败以及原位肝移植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使大部分肝移植中心放弃了异位辅助性肝移植的研究。
图9-1 异位辅助性肝移植
1.下腔静脉2.腹主动脉3.肠系膜上静脉4.病肝5.供肝6.胆总管空肠Y型吻合
(公元 752 年)唐.王焘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许多医药著作,编为 1104 门,载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医著作之一。
《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维德(l669—l749年)字洪绪,别号林屋散人,又号定定子,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学家。撰《外科证治全生集》。
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是将健康的全肝或肝脏的一部分,移植在受体的盆腔内或脊柱旁,而不切除原有的病肝(图9-1)。
Welch等[2]1955年将一个新的肝脏植入狗的下腹部,从而开始了异位辅助性肝移植的研究。当时的设想是用移植肝帮助受体度过肝功能衰竭期,以期待病肝的恢复。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手术操作相参考比较简单,但后来的临床研究中其自身的缺陷也逐步暴露出来。其主要表现在:①由于缺乏足够的腹腔空间,关腹后原肝和移植肝均受到压迫,影响原肝和移植肝的血液循环;②原肝和移植肝之间存在对门静脉血流的竞争现象;③由于移植肝与右心房距离较远,肝静脉出口和肝窦压力增大,影响了移植肝的血液循环和增加了肝静脉吻合口血栓形成的机会[3]。在早期的临床研究中,大部分病人很快死亡,有些病人的原肝很快发展成肝硬化而不得不再次行原位肝移植术。只有少数病人的原肝肝细胞再生,肝功能得到完全恢复,可以不需免疫抑制剂治疗[4-7]。早期临床工作的失败以及原位肝移植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使大部分肝移植中心放弃了异位辅助性肝移植的研究。
图9-1 异位辅助性肝移植
1.下腔静脉2.腹主动脉3.肠系膜上静脉4.病肝5.供肝6.胆总管空肠Y型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