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老年百病防治》 粘膜白斑

    粘膜白斑是一种发生在口腔,阴部的疾病,其临床特征是患部出现边界清楚的白色或淡白色斑块。本病发展缓慢,病程长达数年,若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疾病最终可导致鳞状细胞癌变。祖国医学认本病与老年体虚,卫外不固,兼感毒邪有关。

    [发病原因]

    粘膜白斑发生的真正原因目前尚不明了,大致认为和下列因素有关。

    1.机械刺激。患者牙齿排列不整齐,或假牙安装不规则,突出的牙齿或假牙长期磨擦粘膜,久之形成白斑。

    2.烟酒过度。患者有长期嗜烟或饮酒(烈性酒)史,或喜食煎炒辛辣等食物,由此对口腔粘膜产生一定的刺激。

    3.不良习惯。患者常不刷牙漱口,使口腔不洁,或不清洗外阴,使外阴分泌物存留,最终引起本病的发生。

    4.慢性炎症。口腔的慢性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炎等,阴部的慢性疾病如阴道炎、子宫颈炎等。

    5.其它因素。部分患者发病与遗传有关,或与老年人阴部萎缩有关。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乃思虑过度,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所致,或平素嗜食辛辣炙煿厚味,心火肝火循径上炎,积湿生热,经脉空虚,湿热下注,由此导致口腔,阴部疾病发生。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口腔的下唇、牙龈、颊部及舌背粘膜,女性的外阴或阴道内,偶见于男性的龟头或包皮两侧。

    早期损害为患部呈淡白色小点或细条状,无任何自觉症状,以后患处渐渐对热性饮食或咸辣食物敏感。数月后,粘膜上出现大小不定乳皮样扁平隆起的条块状斑片,或互相融合成大片。表面往往有光泽,以后渐增厚变硬,紧附在粘膜上,强力刮除则引起出血。此时有瘙痒和触痛,搔抓后患部充血、肿胀、变红、轻微外伤引起流血,严重者患处有皲裂或溃疡。颊粘膜白斑可误认为是颊粘膜扁平苔藓,或念球菌病,外阴粘膜白斑要和女阴干枯、白癜风、萎缩硬化性苔藓及念球菌病区别,部分还应和盘性红斑狼疮区别。

    [预防措施]

    1.保护牙齿。对排列不齐的牙齿尤与口腔粘膜有磨擦的牙齿应及早矫正,损害或有残留的牙齿应找医生及时修补,假牙安装应规整,不宜过大或歪突,从而避免对粘膜的擦伤。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注意口腔清洁卫生,养成早晚刷牙漱口习惯,外阴保持清洁,定时清洗外阴,勤换内衣内裤。

    3.讲究饮食卫生。戒除烟酒,少吃或不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饮食不宜过热。

    4.治疗慢性炎症。对口腔的慢性感染病灶及阴部炎症应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治疗方法]

    1.抗感染治疗。白斑溃烂感染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时,可适当选用抗生素治疗,如氨卡青霉素2.5克加入5%葡萄糖盐水25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2次;0.5%灭滴灵100毫升静滴,每日1次,两药可连用5~6天。

    2.外用药物。阴部白斑瘙痒严重者,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外洗,或用中药地肤子30克、蛇床子30克、白藓皮30克、苦参30克、枯矾15克、蒲公英30克、月石15克煎水熏洗,每日2次,连用7天;口腔粘膜白斑,可用青吹口散外搽。

    3.手术疗法。可采用电灼术,液氮冷凝疗法治疗白斑,若有乳头状增殖者,应作手术切除,对疑有癌变者,也应作白斑切除。

    4.中医辨证施治。发生在口腔部白斑,伴有性情烦躁,夜眠不安,口干舌红,证属心脾肝火上炎者,治宜养阴清热,解毒化斑,选用生地12克、玄参12克、麦冬15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丹参15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天花粉15克、生石膏30克(先煎),黄连6克煎汤内服;外阴部白斑,伴有糜烂、渗液、瘙痒,证属肝脾湿热下注者,治宜健脾清热利湿,选用党参12克、苍白术各10克、淮山药20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龙胆草10克、紫草10克、蛇舌草12克、若参10克、萆薢10克、生甘草6克。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未知
  • 作者:
  • 作者:
  •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基本读物,历来称为经典著作,所以书内所用方剂又称为经方。近代著名中医曹颖甫,名 家达,号 拙巢(一八六六一一一九二七),治医专宗张仲景,深研这二部书,以善用经方闻于时。生平医案,曾由其门人姜佐龄辑录为三卷,也附入了自己和同门的个别治验,搜集见闻,发挥心得,逐案说解、阐发,以佐证曹氏辨证施治的确切。通过曹氏审阅后,复逐案加以评语,师生商讨,从实践到理论,相互琢磨,名其书曰《经方实验录》,由千顷堂出版于一九三七年,再版于一九四七年。解放以来,读者对本书的需要仍繁,我们现在重加整理,删去其说解芜冗者,修饰其词句未妥者,仍分上、中、下三卷,共计九十二案,内有十六案,标明为附列门人医案。——民间中医志愿编撰组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沈子禄、徐师曾撰
  • 作者:
    翟良
  • 作者:
    张三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