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目经大成》 流金凌木四十六

    忧思郁结心神损,恚怒劬劳肝气亏,饥饱不匀仓禀坏,色欲无时水火虚,土气既衰金自薄,风邪寒暑易相欺,病兼五脏惟斯症,医得无增便是除。

    此症目无甚大弊,但三处两处似膜非脂,从气轮而蚀风轮,故曰流金凌木。状如 肉攀睛,然色白而薄,位且不定。亦多见于阴郁妇女。所以然者,妇人性虽柔,当不得好胜而善愁。善愁则气降,好胜不胜则愁变为恨矣。

    恨不能发故郁,郁则生火,火盛精耗,金木俱伤,爰得斯病。病成可却而不可除,万无妄施钩割,徒致人丧明也。

    症成可却,盖风轮患此,必有微眵与泪,或昏 不自在。以归 六君子合生脉,倍分两为丸,岁月长服,则病不再长。或还少丹、驻景丸亦可。不可除,攀睛 肉明明薄在轮廓,只钩起钳定,飞刀割之立去。此则谓攀睛却是翳障,谓翳障却是皮膜,谓轻而无害却针药无下手处。医得无增便是除,此言虽谬,见理 明。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
  • 作者:
    陈嘉谟
  •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作者:
    寇宗奭
  • 作者:
    杨时泰
  • 作者:
    唐宗海
  • 作者:
    刘宋、雷学所着
  • (公元 1564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著。一卷。论述脉象 27 种,对于脉的体状、相类、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诵读学习。并批解了高阳生的《脉诀》。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