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目经大成》 清燥汤三十一

    补中益气合生脉、二妙、四苓三散,再有神曲、黄连、生地。

    燥湿相及也。方名清燥,胡一意治湿。盖人肺胃素虚,而秋阳酷烈,瓜茶过啖,内湿外热蕴酿成邪。肺金受之,则天气不能下降,膀胱绝其化源。口渴便燥,目睛黄涩,当以清金润肺为首务。故用补中益气合生脉以升阳生津。燥则必痿,故用二妙加连、地以治痿。湿则必痹,故用四苓加神曲以利湿。

    按此汤非如愚注,概以治血枯精涸,五内烦热,液道不通,诸燥贻害不少。喻嘉言以燥从湿治,非东垣具过人之识,不及此,所谓知一不知二。且进而论之,药品驳杂牵强,即根据前释,升、柴、柏、曲何所取义?即从湿治,地、麦、连、柏决用不着。又治暑、治痘,概升阳顺气,仍就是增减。方同病异,更始厥名,过人之识其在斯乎?

    此汤本不中用,以喻氏奖借过情,故大书特书,唤醒长梦。我辈立定根脚做人,高着眼力看书,智圆识达,自不为前人欺瞒。

    二妙散∶黄柏苍术等分。盖湿热作痛,黄柏妙于去热,苍术妙于去湿。

    倒换散∶荆芥二两、大黄一两,治小便不通,直捷简易。谓二妙尤切。又苍术、荆芥等分为丸,雄精作衣,治风湿,义同。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吴师机
  • 作者:
  • 作者:
    汪绮石
  • 作者:
    薛己
  • 作者:
    薛己
  • (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注。三十九卷。 把《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分类编次为 12 类,390 条,条理分明。附图翼十一卷、附翼四卷。注解每有独到之见。

    作者:
    张介宾
  • 作者:
    张介宾
  • 《类证治裁》(公元 1839 年)清.林佩琴(羲桐)着。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对于温病、报病、妇科、外科各证,述其原因,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

    作者:
    林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