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即桂枝、麻黄汤加石膏而除芍药也。夫桂枝主中风,麻黄主伤寒。今比人头痛身热,无汗恶寒,脉来不紧而缓,为伤寒且中风矣。欲以桂枝解肌驱风,而不能已其寒。欲以麻黄发汗散寒,而不能去其风。仲景所以合二方而两治之。风寒外感,人身之阳必郁为内热、非质重气轻之物,不足以 其化成。此芍药之所以出,而石膏之所以加也。名曰大青龙,其嘘气成云,泮涣而游天池之意乎。
诗曰∶桂枝芍药生姜枣;麻黄杏仁仍桂草;二方相合杏枣除,半辛味入青龙小;大青龙合又不同,去芍加膏功用好。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即桂枝、麻黄汤加石膏而除芍药也。夫桂枝主中风,麻黄主伤寒。今比人头痛身热,无汗恶寒,脉来不紧而缓,为伤寒且中风矣。欲以桂枝解肌驱风,而不能已其寒。欲以麻黄发汗散寒,而不能去其风。仲景所以合二方而两治之。风寒外感,人身之阳必郁为内热、非质重气轻之物,不足以 其化成。此芍药之所以出,而石膏之所以加也。名曰大青龙,其嘘气成云,泮涣而游天池之意乎。
诗曰∶桂枝芍药生姜枣;麻黄杏仁仍桂草;二方相合杏枣除,半辛味入青龙小;大青龙合又不同,去芍加膏功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