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槟榔(四两) 苍术 浓朴 半复曲(各三两) 草果仁 广橘皮 山楂肉 香附 白芍药 黄芩 知母(各二两)柴胡 干葛 藿香梗 紫苏叶(各一两五钱) 青皮 枳实 甘草(各一两)
生姜汁调六神曲,净粉打糊为丸,弹子大。每用一丸,噙化,缓缓咽下。如精神稍爽,照药品作汤剂,仍加神曲,并扭生姜汁对服。
上方专治重痢噤口,饮食不入,入即吐。及一切时行传染,内外壮热,无汗口渴。盖天地乖戾客气,随人呼吸入胃,正不胜邪,登时疾作。头腹急痛,已而发热,或吐或泻,水浆不能下咽。槟榔、草果、苍、朴、姜、曲、甘草、半夏可达原而平胃,橘皮、苏叶、藿梗、楂肉、柴胡、干葛,可解肌而正气。热毒上格,故凡物不纳,白芍药、黄芩、知母以凉之。厉气中结,故滞下不须,香附子、枳实、青皮以利之。病骤形实,沉困自当顿苏。再就是验症增删,无人不起,乃名其丸曰清平。
诗曰∶清平首选达原方,平胃香苏散合襄,再入葛柴楂枳曲,青皮瘦骨复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