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血瘥)
男子谓之小肠气。妇人谓之脾血疼。多因血虚后感冷。致血气凝滞小肠。 痛牵引腰胁宿有病根。不关月事通闭。宜和气饮。或玄胡索汤失笑散。间进艾附丸。或以盐一捻。置铁匙上。火烧研碎。酒调下异攻散。大便通则愈。若审知血海虚冷而疼。宜小温经汤。若只瘥不痛。常如肚饥。此乃血虚胃中枯燥生热。宜益血药滋之。可用四物汤。久不治则成消中。
血瘥者。心头瘥痛。四物汤去地黄。加香附子如数。
(公元 1826 年)清.傅山(青山)着。二卷。上集论带下、血崩、调经等 38 症,41 方;下集论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等 40 症,42 方。
《妇人大全良方》(公元 1237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二十四卷。分调经、众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产难、产后、总共 260 余论。论后有附方及医案。
(附血瘥)
男子谓之小肠气。妇人谓之脾血疼。多因血虚后感冷。致血气凝滞小肠。 痛牵引腰胁宿有病根。不关月事通闭。宜和气饮。或玄胡索汤失笑散。间进艾附丸。或以盐一捻。置铁匙上。火烧研碎。酒调下异攻散。大便通则愈。若审知血海虚冷而疼。宜小温经汤。若只瘥不痛。常如肚饥。此乃血虚胃中枯燥生热。宜益血药滋之。可用四物汤。久不治则成消中。
血瘥者。心头瘥痛。四物汤去地黄。加香附子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