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启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极)着。十二卷。论述外科各病证治,有图有方,叙述内服外敷,针灸灸烙、熏点、刀割等法,都切实可行。
查古籍
《外科启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极)着。十二卷。论述外科各病证治,有图有方,叙述内服外敷,针灸灸烙、熏点、刀割等法,都切实可行。
作者:祁宏源,清代医家。浙江山阴县人。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学渊源,亦精于外科医理,奉敕与吴谦同修《医宗金鉴》,其中之《外科心法》多为其家之经验,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为蓝本修订而成。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头痛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有些人经常头痛,而有的人却很少头痛。慢性、反复发作的头痛虽然令人痛苦,但预后一般较好。一旦头痛性质有所改变,如由偶尔发作变为经常发作或由轻度头痛变成剧烈头痛,则预示着严重疾病的可能,需要到医疗机构诊治。
多数头痛属肌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或原因不明之头痛。不少头痛与眼、耳、鼻、喉及牙齿有关。多数由眼睛疲劳引起的头痛实际上是紧张性头痛;突发的、剧烈的眼或眼周疼痛可能提示眼压高(青光眼),需急诊处理。高血压常有头痛、头胀的感觉,但很少引起慢性头痛。
医生通常从病史及查体中寻找头痛的原因,较复杂的疾病需进行血液检查。若医生怀疑头痛由感染所致(如脑膜炎),则需做腰椎穿刺检查,即从脊椎管内取出少许脑脊液,在显微镜下检查。脑膜细菌或真菌感染典型表现是发热及其他临床表现,很少引起急性持续性头痛。如果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可进行腰椎穿刺检查。少数情况下脑肿瘤、脑外伤或脑缺氧可引起慢性头痛。医生若怀疑脑肿瘤、脑卒中或其他脑疾患,可进行脑CT或MRI检查以帮助确诊。
头痛的分类
病因头痛的特征*诊断方法肌紧张发作频繁的中度头前部及后部疼痛,或为一种紧缩、僵硬感排除器质性疾病;评估个性及心理因素偏头痛由眶内或颞周始,向一侧或双侧播散,常累及整个头部,也可偏侧,呈搏动性,可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病程较长的患者发病具有周期性,发作前常有情绪变化、食欲减退、眼前闪光,少数患者有一侧肢体无力,有家族性若诊断不确切,或为近期发生的头痛,应安排头部CT或MRI检查或暂按偏头痛治疗,看是否有效丛集性头痛持续时间短(1小时),疼痛严重,常累及一侧头部,发作呈周期性,间歇期可正常,主要发生于男性;疼痛侧可有眼球下方肿胀,鼻涕、泪液增多用抗偏头痛药物,如舒马坦、羟甲丙基甲基麦角酰胺,用血管收缩剂,皮质类固醇、消炎痛或吸氧高血压较少引起头痛,除非是肾上腺肿瘤导致血压大幅波动,为跳动性头顶或头后侧疼痛血生化检查肾脏检查眼部疾病(虹膜炎、青光眼)前额、眶内、眶周疼痛,呈中重度,用眼后加重眼科检查鼻窦疾患急性/亚急性(不是慢性),头前部胀痛较严重,早晨加重,下午缓解,寒冷,潮湿气候加重,有上感史,位于颜面部,伴鼻塞鼻窦X线片脑肿瘤近期出现的局部或全头颅间歇性中重度疼痛,可伴一侧肢体进行性无力,惊厥、视力障碍、失语,呕吐及精神改变MRI或CT扫描头颅颅内感染(脓肿)近期出现的局部或整个头部重度疼痛,病前可有耳道、肺部感染,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头颅MRI或CT扫描脑膜炎近期出现的全头部剧痛,可波及颈部;患者感不适伴发热、呕吐、喉部疼痛及呼吸道感染,低头及下颌与胸部靠拢费力抽血化验腰椎穿刺检查颅内积血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近期出现的局部或全头部间歇性或持续性中重度疼痛,向下可传至颈部,此前有外伤史,有意识清醒及丧失的中间期改变突发较广泛的持续或严重头痛;有时伴眶内或眶周疼痛,上睑下垂MRI或CT扫描MRI、CT扫描阴性者作腰穿梅毒、结核病、隐球菌病、结节病,癌症隐痛或剧痛,具有前述相关病史(梅毒、结核病、隐球菌病、结节病、癌症)腰穿检查*指病人可能有下述特征的一种、多种或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