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普济方·针灸》 针禁忌法

    作者: 朱梓

    大寒无刺。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空无治。新内无刺。已刺无内。大怒无刺。已刺无怒。大劳无刺。已刺无劳。大醉无刺。已刺无醉。大饱无刺。已刺无饱。大饥无刺。已刺无饥。大渴无刺。已刺无渴。

    乘车来者。卧以休息。如食顷。乃刺之。步行来者。坐以休息。如行十里顷乃刺之。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刺中脾十五日死。其动为吞。刺中肾三日死。其动为嚏(刺中五脏死日变动出素问刺禁篇。又诊要经篇云。中心者环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肾者七日死。中肺者五日死。又四时刺逆从篇云。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中肾六日死。其动为嚏。中脾十日死。其动为吞。王冰注云。此三论。皆岐之言。而不同者。传之误也)。刺中胆一日半死。其动为呕。刺中膈为伤中。不过一岁必死。刺趺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面中流脉不幸为肓。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漏为聋。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刺膝膑出液为跛。刺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喑。刺臂太阴脉出血多。立死。刺足下布胳中脉。血不出为肿。刺足少阴脉。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刺隙中大脉。令人仆脱色。刺膺中陷中脉为肺为喘逆仰息。刺气冲中脉血不出为肿鼠鼷刺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不屈伸。刺脊间中髓为伛。刺阴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遗溺。刺乳上乳中乳房为肿根蚀。刺腋下胁间内陷。令人咳。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嗽逆。刺小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小腹满。刺手鱼腹内陷为肿。刺 阳内陷为肿。刺目眶上陷骨中脉为漏为肓。刺关节中液出。不得屈伸。神庭禁不可刺。上关刺不可深。缺盆刺不可深。颅息刺不可多出血,脐中禁不可刺。左角刺不可久留。人迎刺过深杀人。云门刺不可深(经云。云门刺不可深。今则都忌不刺。学人宜详息之)。五里禁不可刺。伏兔禁不可刺(按甲乙足阳明经。伏兔刺入五分。则不当禁)。三阳络禁不可刺。复溜刺无多见血。承筋禁不可刺。然骨刺无多见血。乳中不可刺。鸠尾不可刺。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祁宏源,清代医家。浙江山阴县人。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学渊源,亦精于外科医理,奉敕与吴谦同修《医宗金鉴》,其中之《外科心法》多为其家之经验,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为蓝本修订而成。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己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