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普济方·针灸》 积聚

    作者: 朱梓

    治积聚(资生经)。穴膈俞 阴谷治心下坚。积聚冷胀。穴上脘(一云灸百壮。三报之)

    治腹中积聚上下行。穴悬枢治腹中积聚。穴商曲治腹满积聚。穴阴治坚结积聚。穴膀胱俞治积聚坚满。穴脾募(灸百壮)

    治腹中积聚疼痛。穴冲门治积聚坚大如盘。冷胀。穴胃脘(灸二百壮。三报之)

    治腹满积聚。穴冲门 府舍治积聚。上下不行。水谷不化。下利腹中留积。腹中尽痛。穴悬枢治积聚。穴脾俞治腹中积聚。肠中切痛。不嗜食。穴商曲治脐下积聚。疝瘕。肠癖切痛。振寒。大肠有水。穴四满治结积留饮。穴通谷治积聚气。穴章门治冷气积聚。时上冲心。饥不能食。穴中极治积聚。穴中管治积聚。穴灸肺俞。或三焦俞。

    治黄胆积聚。穴脾俞治脏腑积聚。胀满。羸瘦不能食。灸三焦俞治心腹积聚。灸肝俞治喘逆卧不安席。咳逆。胁下积聚。穴期门

更多中医书籍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闵纯玺
  • 作者:
    张曜孙
  • 作者:
  • 作者:
    王泰林
  •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