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普济方》 喑俳(附论)

    作者: 朱梓

    内经谓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喑俳之状舌疮不能语。足疼不为用。盖肾脉挟舌本。肾气内夺。气厥。舌本。至不能语而为喑。肾脉入阴股。循髓骨内踝入足下。肾气不足。

    地黄饮治肾气厥语声不出。足废不用。

    熟地巴戟茱萸(炒)苁蓉(酒浸)附子(炮去皮脐)石斛(去根)五味子桂白茯苓(各一两)麦门冬(去心)远志(去心)菖蒲(各半两)上为粗散。每服三钱。

    水一盏。

    八味丸治肾气内夺舌喑足废。

    菟丝子丸治肾气内夺舌喑足废。

    菟丝子(酒浸)白茯苓附子(炮去皮脐)桂菖蒲远志(去心)上为末。炼蜜和丸如

    补骨脂丸益肾气。治喑俳。

    补骨脂(一两炒)远志(去心)钟乳粉(各半两)菖蒲(半两)肉苁蓉(酒浸一两)麦门

    石斛丸治肾气内夺厥逆。喑俳。补肾。

    (方见诸虚门补益诸虚)(案原方∶川椒去目微炒出汗。葫芦巴炒。地龙去土炒各四两。苍术去浮皮。乌药各十六两。川乌炮去皮脐。羌活去芦头。茴香炒。赤小豆。马蔺子醋炒一方用花。金铃子麸炒。

    石斛去根各八两。青盐二两。巴戟天去心四两。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或盐汤亦得。空心食前服。一方石斛赤小豆香子羌活楝实乌头马蔺子各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