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内经云。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嗽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
今咳
方
藿香汤治久咳传三焦。腹满不欲食。
藿香叶人参赤茯苓(去黑皮)青橘皮(汤浸去瓤焙)细辛(去苗叶)益智子(去皮微炒)为散。每
黄汤调脾肺养气。治三焦咳嗽。减食息高。
黄(锉)人参白术当归(切焙各三分)赤茯苓(去黑皮)百合糯米桔梗(锉炒)苏五叶。同
半夏汤治三焦咳。腹满不欲饮食。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焙)木通(锉各四两)前胡(去芦头)白术赤茯苓(去黑皮)陈橘皮萼各一两一
干姜汤治三焦咳。腹满。心胸不利。不思食。
干姜(炮裂)桂(去粗皮)款冬花(各半两)细辛(去苗叶)白术甘草(炙锉)五味子(入枣二枚
胡椒理中丸治三焦咳。肺胃虚寒。咳逆呕吐。腹胁胀满。不能饮食。
人参汤治三焦咳。心胸滞闷。四肢不和。
人参(一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麻黄(去根节煮去沫焙干)桂(去粗皮)干姜(为散。
每
半夏汤治三焦咳。腹满不欲食。
紫苏子汤治三焦咳。心胸不利。不思饮食。
紫苏子(微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甘草(炙半两)干姜(炮)桔梗(锉炒)杏仁七分。
五味子丸治三焦咳。腹满不欲食。顺气。
五味子(炒)复盆子(去蒂)仙灵脾(各一两)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
玉液散治久咳传三焦。腹满不思饮食。及胃虚有痰。
半夏(汤浸去滑七遍焙一两)生姜(去皮切焙)陈粟米(拣净各二两)上为散。
每服一钱。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论是总论病证,法是治疗法则,律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内经云。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嗽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
今咳
方
藿香汤治久咳传三焦。腹满不欲食。
藿香叶人参赤茯苓(去黑皮)青橘皮(汤浸去瓤焙)细辛(去苗叶)益智子(去皮微炒)为散。每
黄汤调脾肺养气。治三焦咳嗽。减食息高。
黄(锉)人参白术当归(切焙各三分)赤茯苓(去黑皮)百合糯米桔梗(锉炒)苏五叶。同
半夏汤治三焦咳。腹满不欲饮食。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焙)木通(锉各四两)前胡(去芦头)白术赤茯苓(去黑皮)陈橘皮萼各一两一
干姜汤治三焦咳。腹满。心胸不利。不思食。
干姜(炮裂)桂(去粗皮)款冬花(各半两)细辛(去苗叶)白术甘草(炙锉)五味子(入枣二枚
胡椒理中丸治三焦咳。肺胃虚寒。咳逆呕吐。腹胁胀满。不能饮食。
人参汤治三焦咳。心胸滞闷。四肢不和。
人参(一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麻黄(去根节煮去沫焙干)桂(去粗皮)干姜(为散。
每
半夏汤治三焦咳。腹满不欲食。
紫苏子汤治三焦咳。心胸不利。不思饮食。
紫苏子(微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一两)甘草(炙半两)干姜(炮)桔梗(锉炒)杏仁七分。
五味子丸治三焦咳。腹满不欲食。顺气。
五味子(炒)复盆子(去蒂)仙灵脾(各一两)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
玉液散治久咳传三焦。腹满不思饮食。及胃虚有痰。
半夏(汤浸去滑七遍焙一两)生姜(去皮切焙)陈粟米(拣净各二两)上为散。
每服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