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普济方》 伤寒后失音不语(附论)

    作者: 朱梓

    夫伤寒后失音不语者。由风寒客于会厌。会厌为音声之户。邪气伤之。故卒然无音。人肺主声而通于气。人之五脏有五音。皆禀气而通之。若邪客于肺。则气道不调。亦令人语无音声。治法当随其轻重。以方制之。

    失音者。歌曰。失音发反张弓。狐惑唇疮哑似聋。风温血迷并舌卷。更兼中暑语难通。

    言。心声也。声音道路出于咽喉。肺亦主之。若风若痰。若血若热。与夫邪热伏于心窍。或滞于喉间。令人失音。或语不出而声謇涩也。

    五味子汤治伤寒后外邪客于肺。卒失音。

    五味子桂(去粗皮各一两半)甘草(炙锉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一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杏仁煎治伤寒后忽暴嗽失音。语不出。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一两)木通(锉)贝母(去心)紫菀(去苗土)五味子百合桑根白皮(切各一两)生姜汁(半两)沙糖(四两)蜜(四两)上除杏仁姜汁糖蜜外。细锉。用水五盏。煎至三盏。去滓。下杏仁膏姜汁糖蜜等相和。微火再煎如稀饧。以净器盛。

    每半匙。水一盏煎开。温服。不计时候。

    豆竹汤治伤寒失音不语。

    黑豆(淘洗半升)青竹(如算子四十九茎各长四寸)上用水五大盏。同煮。以豆熟为度。

    去滓。分温三服。

    麻仁饮治伤寒卒失音。牙关紧急。

    大麻仁(半升)羚羊角屑(二两)上咀。每服五钱。酒水各一盏。共煎一盏。去滓。

    温服。日再服。

    羚羊角散治伤寒失音。不知人。口眼歪。舌强。

    羚羊角屑(一两)麻黄(去根节)石膏(各半两)防风(去芦)麦门冬(去心焙)黄芩(去黑心皮焙)干姜(锉)升麻(各三分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

    去滓。

    防己汤治伤寒后失音不能语。口噤。

    防己(锉)桂(去粗皮)麻黄(去根)葛根(锉各一两)甘草(炙)防风(去芦)芍药(各半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同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

    日再

    升麻饮治伤寒失音不语。神志昏冒。

    升麻防风(各一两)桂(去粗皮三分)木通(锉二两)上粗捣筛。每服五钱。

    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下竹沥半合。搅令匀。空心温服。

    三沥汤治伤寒失音不语。

    竹沥梨汁荆沥(各二合)陈酱汁(半合)上搅令匀。以绵滤过。分温四服。空心日晚各一服。

    桂心汤治伤寒邪气伤肺。失音不语。

    桂心(去粗皮二两)菖蒲(去须一两)上粗捣筛。每服三钱。用水一盏。煎至七分。

    去滓。不计时候。温服。衣覆取汗。未退再服。

    芥子酒熨方治伤寒后肺中风冷。失音不语。

    上用白芥子五合。研碎。用酒煮令半熟。带热包裹。熨项颈周遭。冷则易之。

    治伤寒后。失音不语方。

    上用萝卜自然汁。入少生姜汁。饮一盏。如无。以萝卜子入水研服。

    三奇汤

    (出家藏方)

    治伤寒语声不出。

    桔梗(一两锉蜜拌甑上蒸)甘草(五钱半生半炒)诃子(大者四个)上为细末。

    每十钱。以沙糖一小块。水五盏。煎至三盏。时时细呷。一日服尽。效甚速。声未出。再服。

    五拗汤

    (出仁存方)

    治感寒而语声不出。或至咽喉肿痛。

    疗暴中冷。伤寒鼻塞喘嗽。喉中哑塞。失音声者。

    (出本草)上取芫花根一虎口。切曝干。令病患以荐自萦。就里舂芫花根。令飞捣入其七孔中。当眼泪出。口鼻皆罗刺毕毕耳。勿住。令芫花根尽则止。病必于此瘥。

更多中医书籍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