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普济方》 热病喘急

    作者: 朱梓

    (附论)夫热病毒瓦斯攻于心肺。烦热壅于胸膈。而渴引饮水。必致喘粗。汗下之后。胃气尚虚。

    热毒不退。渴饮水过多。水停心下。故令喘急也。

    前胡散

    (出圣惠方)

    治热病气喘。心膈烦闷。或痰壅不能食。宜服。

    前胡(去芦头)赤茯苓紫菀(去根土)大腹皮(锉)桔梗(去芦头)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各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焙)甘草(炙微赤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三分)上为粗散。每服五钱。水一大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大腹皮散

    (出圣惠方)

    治热病。肺壅气喘。膈中不利。宜服。

    大腹皮(锉)人参(去芦头各一两)赤茯苓枳实(麸炒微黄)柴胡(去苗)桑根白皮(锉各三分)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之。

    杏仁散

    (出圣惠方)

    治热病。胸膈烦闷。喘息奔急。宜服。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前胡(去芦头)甘草(炙微赤锉)麦门冬(去心)桑根白皮(锉各一两)木通(半两锉)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

    不计时候。温服。

    治热病。心膈烦热。肺壅喘急。宜服此方。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麦门冬(去心各一两)马兜铃(半两)麻黄(去根节)五味子(各一两半)桑门冬(三分)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

    不计时候。温服。

    柴胡散

    (出圣惠方)

    治热病肺热。上气奔喘。宜服。

    柴胡(去苗)紫苏茎叶桑根白皮(锉)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一两)陈橘皮(一两半汤浸去瓤焙)石膏(二两)麻黄(半两去根节)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半夏散

    (出圣惠方)

    治热病。客热在脏。干呕。口中多痰。喘急烦闷。不能

    饮食。宜服。

    半夏(汤洗七次去滑)麦门冬(去心)青竹茹葛根(各一两)甘草(炙微赤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半两)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

    不计时候。温服。

    治热饮水多。卒上气喘急方。

    (出圣惠方)淡竹叶(一两半)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锉一两)上为细锉和匀。分为五服。每服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皂荚丸

    (出圣惠方)

    治热病。肺壅喘急。宜服。

    皂荚(一两去黑皮涂酥炙微黄)郁李仁(汤浸去皮尖研如膏)甘草(炙微赤锉)麻黄(去根节各三分)甜葶苈(一两炒令黑捣如泥)上为末。用郁李仁、葶苈。同研令匀。

    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十丸。

    杏仁煎

    (出圣惠方)

    治热病。气喘咳嗽。宜服。

    杏仁(五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黄牛酥(二两)白蜜(半斤)生姜汁(二合)上以酥拌杏仁。炒令黄熟。捣如膏。入蜜姜汁。同煎如稠饧。每服三钱。含咽津。不计时候服。

    陷胸散

    (出圣惠方)

    兼治心胸闷结。喘不定。服之自汗出。

    大黄(一两半)甘草(半两)枳实(半两去瓤)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七分。一盏煎三两沸。温温和滓服。汗出为度。六日内多使此散。如无证不用。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曹世荣
  • 作者:
    李珣
  •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

    作者:
  • 作者:
    顾德华
  • 作者:
    赵献可
  • 作者:
    韩懋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二书)(公元前 722 ~前 221 年? )共十八卷。

    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