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普济方》 热病吐血

    作者: 朱梓

    (附论)夫诸阳受病。不发其汗。热毒入深。结于五脏。内有瘀积。故令吐血也。

    生干地黄散

    (出圣惠方)

    治热病。发汗而汗不发。致内有积瘀。故吐血不止

    。宜服。

    生干地黄赤芍药刺蓟(一两)犀角屑(半两)牡丹皮柏叶(各三分)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之。

    大黄散

    (出圣惠方)

    治热病。吐血不止。心身烦闷。宜服。

    川大黄(锉碎微炒)甘草(炙微赤锉各三分)犀角屑赤芍药黄芩生干地黄(各一两)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刺蓟散

    (出圣惠方)

    治热病吐血。并鼻衄不止。头面俱热。宜服。

    刺蓟川升麻鸡苏茎叶川朴硝(各一两)赤芍药子芩(各一两半)大青犀角屑甘草(炙微赤锉各三分)生干地黄(二两)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

    去滓。

    不计时候。温服。

    竹茹散

    (出圣惠方)

    治热病吐血。并鼻衄不止。宜服。

    青竹茹(一两半)子芩(一两)蒲黄伏龙肝(末各二钱)生藕(二合)上以水一大钟半。煎竹茹、子芩、至一盏。去滓。下蒲黄等三味。搅令匀。不计时候。分为三服。

    犀角散

    (出圣惠方)

    治热病。毒瓦斯未解心肺积热。吐血不止。心中壅闷。宜

    犀角屑栀子仁地骨皮子芩川大黄(锉碎微炒)甘草(炙微赤锉)茯神川升麻茅根(锉)芦根(锉各半两)麦门冬(三分去心)生干地黄(一两)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红蓝花散

    (出圣惠方)

    治热病吐血。心胸不利。宜服。

    红蓝花川大黄(锉碎微炒各一两)诃黎勒皮羚羊角屑黄芩刺蓟(各三分)上为粗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下赤马通汁半合。更煎一两沸。不计时候。

    温服。

    又方

    (出圣惠方)以生地黄捣绞取汁。每服一小盏。频三五服即瘥。

    又方

    (出圣惠方)以生藕捣绞取汁。每服一小盏。入生蜜一匙。搅匀服之。频服即止。

    又方

    (出圣惠方)以生刺蓟捣绞取汁。每服一小盏。入生蜜一匙。搅匀服之。频服即止。

    又方

    (出圣惠方)以伏龙肝水浸取清。每服一小盏服之。

    地血散

    (出活人书)

    热毒深入吐血。

    茜根(四钱)大豆(二钱)黄药子甘草(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新汲水调下。

    三黄丸

    (出御药院)

    治法千金方同。治吐血黄胆热病。

    黄连(半两)黄芩大黄(各二钱半)上件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水下之。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曾世荣
  • 作者:
    曹世荣
  • 作者:
    李珣
  • 本书是河南省杞县解放前的名医翟竹亭先生的遗著,曾于一九六三年由开封专署卫生局以石印本问世,此由开封医学专科学校张茂珍等在石印本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全书凡十七门,二百三十七案。各门有总论,说明病源同异;每病有医案,辨证论治,方法简便。重以温疫险恶证案,内外妇幼各科杂证兼备,所论简而要,治方奇而效。最可嘉者,即治而不效、失败的误诊教训,亦详为记载。可供临床医师参考运用。

    作者:
  • 作者:
    顾德华
  • 作者:
    赵献可
  • 作者:
    韩懋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