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普济方》 痈溃后

    作者: 朱梓

    (附论)夫痈者。由寒气客于肌肉。血气结聚。乃成痈也。痈溃之后有逆顺。其眼白睛青黑而眼小者一逆也。服药而呕者二逆也。伤痛渴甚者三逆也。有肩背不便者四逆也。音嘶色脱者五逆也。除此五者并为顺也。肠胃受冷而变下利。利则肠胃俱虚。而冷搏于胃气。则变呕逆。

    气若不通。遇冷折之。则变哕也。

    黄散

    (出圣惠方)

    治痈溃后。补虚去客热。

    黄(二两锉)知母(二两)石膏(二两)白芍药麦门冬(去心各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茯苓桂心川升麻熟干地黄人参(去芦头各一两)上为粗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日三四服。

    栀子散

    (出圣惠方)

    治痈已溃后。散肿气。

    栀子仁川大黄黄连(去须)白芨牡蛎白蔹木通(锉)川升麻黄芩(各一两)上为细散。每用以鸡子白调。涂故帛上贴肿处。燥复易之。

    内塞散疗痈疽溃漏。血脉空竭。

    黄细辛芍药薏苡仁白芷瞿麦(各二两)赤小豆(半两)干地黄人参防风上为以新成白苦酒置新器中。内赤小豆。须臾出。铜器中熬令燥。复须内苦酒中更熬。

    下五丸及止。合捣为散。酒服方寸匕。日夜六七过。腹痛甚倍芍药。口未闭倍薏苡仁。脓多倍黄。忌生菜葱芜等物。

    洗药猪蹄汤

    本(去苗)川当归(去芦)杜独活(去芦)蔺草(一方作茴香)黄连(去须)蔷薇根野狼牙草甘草大黄芍药(各二两)上为粗末。先用猪前蹄一只。煮取浓汁。澄去滓肉。

    与上面油花。每用药化末半两。蹄汁一碗。葱白一根。汉椒二十余粒。同煎三五沸。去滓。

    热通手。遂洗之。

    黄茯苓汤

    (出千金方)

    治痈疽溃后。脓大多虚热。

    黄麦门冬(各三两)五味子(四合)芎(二两)生姜(四两)茯苓(一两)桂心(二两)大枣(二十枚)上为粗咀。以水一斗半。煮取四升。分六服。千金翼有远志、当归、人参。各二两。甘草六两。

    猪蹄汤

    (出经验方)

    治一切痈疽肿毒。消毒瓦斯。去恶肉。凡疮有口。便用此洗

    香白芷(不见火切)生甘草老羌活露蜂房(取有儿者)黄芩(去心)赤芍药(去皮)川当归(去芦洗焙各等分)上为粗末。看疽大小用药。如疽大加料用。先将猪前蹄两只一斤。

    只用白水二升煮软。将汁分为两次。澄去面上油花。并下面滓肉。每次用药一两。投于汁中。

    再用文武火煎十数沸。去滓。以故帛蘸药汤。温温徐薄揩疮上。死肉恶血随洗而下。净洗讫。

    以故帛挹干。仍避风。忌人口气吹之。有狐臭人。并月经现行妇人。犹不许入病患房。洗疮切勿以手触。看洗疽之方。所传甚多。惟此方极神效。其用露蜂房极有理。盖以毒去毒也。

    一方无羌活。澹寮方无黄芩。

    猪蹄洗汤疗痈疽等毒溃烂。

    猪蹄(一具治如食法)蔷薇根(一斤)甘草(五两炙)芍药白芷(各五两)上以水二斗。煮猪蹄取八升。去滓。下诸药味取四升。稍稍洗疮上。

    洗肌散治脓水未干者。以药夹黄葱洗之。

    青木香白蔹槟榔贯众荆芥上同煎。洗之甚妙。

    白芷摩膏疗疽已溃。

    白芷甘草(各二分)乌头(三分)薤白(十五挺)青竹茹(鸡子大一枚)上以猪膏一升合。煎白芷黄、膏成。绞去滓。涂疮四边。勿着疮中。

    白蔹汤(出圣惠方)治痈肿已溃后。结强宜拓方。

    白蔹黄芩赤芍药丹参(各一两)上药细锉。以水三升。煮至一升半。以帛浸拓肿上。频频换之为妙。

    白芷散

    (出圣惠方)

    治痈疮已溃。

    白芷黄连(去须)地榆(锉各一两)上为细散。以鸡子白调。涂布上贴。日三四度换之。

    去水膏

    (出直指方)

    治痈疽破穴后。误入皂角水。及诸毒水。以致疼痛。

    甘草(一分生为末)沙糖糯米粉(各三分)上为膏。摊在绢上贴之。毒水自出。

    驴马汗及尿粪一切毒水。皆治之。

    治痈疮溃后烂方

    (出圣惠方)取陈久酱汁和面搽疮上。日三易之。

    治痈后流脓不尽。或更移结肿。松脂封方。

    (出圣惠方)以松脂蜡等分。同溶成汁。密封之。

更多中医书籍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赵宜真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