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普济方》 唇生核

    作者: 朱梓

    (附论)唇生核之候。大概与唇疮紧唇相类。然其肿至于生核者。盖足阳明与太阴为表里。脏腑俱有故生

    防风汤

    治脾胃蕴积热气。为风冷相搏。唇边生核。结硬疼痛。

    防风(去皮半两)菊花(一两)升麻独活(去芦头)知母(焙)黄芩(去黑心)玄参甘草(炙锉)麦门冬(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服。

    升麻散

    治风热在脾胃。唇肿生核结聚。

    川升麻(一两)白蔹(三分)玄参(三分)木通(三分锉)羚羊角屑(三分)漏芦(三分)芩(三分)枳壳(半仁麸炒微黄)上为散。每

    松脂膏

    治脾胃热毒。唇上生结核。肿痛。

    松脂(一两)白胶香(一两)薰陆香(一两)蜡(一两)当归末(一两)甘草末(一两)猪次下松脂、白胶、薰陆匀。贮于瓷盒中。每用少许。涂贴唇上。

    地黄煎

    治脾风热。唇生疮。

    生地黄(汁一升)生麦门冬(去心)葳蕤(各四两)细辛(去苗叶)甘草(炙)芎白一宿。取出。更盛贮。每以少许

    升麻饮

    治脾胃有热。风冷相乘。唇肿生核疼痛。

    升麻前胡(去芦头)犀角(镑各半两)龙胆青竹皮葛根(锉各一分)薏苡仁甘草(

    独活散

    治唇上生恶核肿。由脾胃热壅滞。

    独活(三分)川升麻(三分)沉香(三分)桑寄生(三分)连翘(三分)犀角屑(三分)汉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

    治唇生肿核涂贴。

    松脂(半两)川大黄(一分)白蔹(一分)赤小豆(一分)胡粉(一分)上为细末。以鸡子

    薏苡仁汤

    治风肿在脾。唇口动。或生结核。或为浮肿。

    薏苡仁(炒)防己赤小豆(炮)甘草(炙各等分)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

    黄连散

    治脾胃积热。风冷乘之。唇肿结核。

    升麻黄连(去须)龙胆(各一两)上捣罗为散。绵裹如弹子大。临卧。以新汲水浸过。含

    恶实散

    治唇肿生核。

    恶实(炒)乌梅(去核各半两)甘草(炙锉一分)上捣罗为散。每服三钱。童子小便一盏。

    又方

    治唇生核。

    上用猪屎平量一升。投水绞取汁。温服。

    又方

    治唇生核。肿痛如弹。

    牛膝(烧灰存性研)上先以针刺出恶血。次用药少许。以新汲水调涂核上。此药亦能治紧唇

    又方

    疗唇里忽生丸核稍大。

    上以刀锋决之。令血出瘥。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史堪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圣济总录》(公元 1117 年)宋.太医院编。二百卷。分 66 门,每门又分若干病证,阐述病因病理,详述治法方药,是北宋时期搜方较多的医学全书。

    作者:
  • 作者:
    孙一奎
  • 作者:
  • 作者:
    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