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全生指迷方》 小便

    作者: 王贶

    附大便

    论曰∶小肠为受盛之腑,传导水液,若始觉小便微涩赤黄,渐渐不通,小腹膨 ,由心经蕴热,传于小肠,小肠热,则渗于脬中,脬辟而系转,诊心脉大而牢,用 叶散,或石苇汤主之。

    叶散

    裹茶 叶(一两,烧灰) 滑石(半两,研)

    上为细末,沸汤浸服。或小便暴不通,点好茶一杯,入生油三两,点饮之。

    石苇汤

    石苇(去毛,锉) 车前子(锉,车前叶亦可,等分)

    上浓煮汁饮之。若腹胀,溺溲不得,好卧屈膝,阴缩肿,此厥阴之厥,加赤茯苓、黄芩分两如前。

    若卒暴小便不通,脐腹膨急,气上冲心,闷绝欲死,由忍尿劳役,或从惊恐,气无所伸乘并膀胱,气冲脬系不正。诊其脉,右手急大,葱白汤

    葱白汤

    橘皮(洗,三两,切) 葵子(一两) 葱白(三茎,切)

    上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固脬丸

    茴香(炒,一两) 桑螵蛸(炒,半两) 菟丝子(拣净,酒浸一宿,乘润捣烂,焙干,二两) 戎盐(炒一分) 附子(炮,去皮脐,半两)

    上为细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三十粒,空心服。

    若小便纯血,血下则凝,亦无痛处, 短气,由阳气不固,阴无所守,五液注下脉散涩欲绝而身冷者死,苁蓉丸主之。

    苁蓉丸史载之《指南方》∶治虚劳溺血,加桑螵蛸半两,炙焦,酒糊为丸,盐汤下。

    菟丝子(拣净,酒浸一宿,乘润捣烂,再焙) 肉苁蓉(洗,切,焙) 鹿茸(去毛,截片酥炙) 干地黄(等分)

    上为细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饮下三十粒,空心服。

    若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如大便不通者,津液燥也。慎无以烈药,宜紫苏丸主之

    紫苏丸

    紫苏子(去皮,研) 橘皮(洗,各二两) 知母(一两)

    上为末,用生姜汁调成稀膏,于重汤上煮,不住手搅,候可,丸如梧桐子大。蜜汤下三十粒。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朱世杰
  • 《外科启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极)着。十二卷。论述外科各病证治,有图有方,叙述内服外敷,针灸灸烙、熏点、刀割等法,都切实可行。

    作者:
  • 作者:
    祁坤
  • 作者:
  • 作者:祁宏源,清代医家。浙江山阴县人。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学渊源,亦精于外科医理,奉敕与吴谦同修《医宗金鉴》,其中之《外科心法》多为其家之经验,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为蓝本修订而成。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薛己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