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人有两鬓之中,忽然生疽,红肿高突,头面眼鼻浮肿,其状不堪,异乎寻常相貌,此阳毒也。盖两鬓近于太阳,乃阳之位也,阴气不能至此部位。两鬓生疽,当以阳症治之。然而虽是阳症,往往有变为阴症者,故于阳药中必须加入阴分之药,以防其变。若已溃烂,更须阴药多于阳药,则消息而善治之也。方用理鬓汤∶金银花(三两) 白芷(三钱) 当归(一两) 川芎(一两) 夏枯草(一两)
水煎服,未溃者二剂即消,已溃者四剂即消矣。此方用金银花、夏枯草以解火毒,白芷、川芎引入两鬓、太阳之间,则金银花、夏枯草更得施其祛逐之功。又妙在当归之补气血,则阴阳双益,正足而邪散,安得不速愈哉!
秘诀∶理鬓汤能治鬓疽,银花三两芷三钱,芎归一两气血壮,枯草一两用水煎。
此症方用蒿草饮亦效∶青蒿(一两) 玄参(一两) 川芎(一两) 生地(一两) 夏枯草(一两) 细辛(一钱) 蔓荆子(一钱)
水煎服,二、三剂效。
秘诀∶蒿草饮是蒿玄芎,生地枯草一两同,细辛蔓荆一钱许,二剂三剂效无穷。
《审视瑶函》(公元 1644 年)明.付仁宇(允科)[傅仁宇]着。六卷,首一卷。 先总论,次方论。论述 108 证及其治法方剂,并述眼科手术方法,附有医案、图说、歌括。
(公元 1615 年)明.龚廷贤(子才、云林)着。十卷,分为十集。首集为诊治诸论,次为诸病的辨证施治。
人有两鬓之中,忽然生疽,红肿高突,头面眼鼻浮肿,其状不堪,异乎寻常相貌,此阳毒也。盖两鬓近于太阳,乃阳之位也,阴气不能至此部位。两鬓生疽,当以阳症治之。然而虽是阳症,往往有变为阴症者,故于阳药中必须加入阴分之药,以防其变。若已溃烂,更须阴药多于阳药,则消息而善治之也。方用理鬓汤∶金银花(三两) 白芷(三钱) 当归(一两) 川芎(一两) 夏枯草(一两)
水煎服,未溃者二剂即消,已溃者四剂即消矣。此方用金银花、夏枯草以解火毒,白芷、川芎引入两鬓、太阳之间,则金银花、夏枯草更得施其祛逐之功。又妙在当归之补气血,则阴阳双益,正足而邪散,安得不速愈哉!
秘诀∶理鬓汤能治鬓疽,银花三两芷三钱,芎归一两气血壮,枯草一两用水煎。
此症方用蒿草饮亦效∶青蒿(一两) 玄参(一两) 川芎(一两) 生地(一两) 夏枯草(一两) 细辛(一钱) 蔓荆子(一钱)
水煎服,二、三剂效。
秘诀∶蒿草饮是蒿玄芎,生地枯草一两同,细辛蔓荆一钱许,二剂三剂效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