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凡痰之患,为喘,为咳,为呕,为利,为眩,为晕,心嘈杂,惊怖,为寒,为热痛肿,为痞塞,为壅膈,为胸胁间辘辘有声,或背心一点常如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皆痰饮所致。或因脾胃虚弱不能摄肺金,或因四气七情所干,气壅痰聚而然也。善能治痰者,不治痰而顺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也。凡奇怪之病,人所不识者,皆当作痰治而效。
(公元 682 年)唐.孙思邈着。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补编,主要内容有药物、伤寒、妇人、小儿 、杂病、色脉、针灸等,伤寒部分增加了张仲景《伤寒论》别本,更为珍贵。
凡痰之患,为喘,为咳,为呕,为利,为眩,为晕,心嘈杂,惊怖,为寒,为热痛肿,为痞塞,为壅膈,为胸胁间辘辘有声,或背心一点常如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皆痰饮所致。或因脾胃虚弱不能摄肺金,或因四气七情所干,气壅痰聚而然也。善能治痰者,不治痰而顺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也。凡奇怪之病,人所不识者,皆当作痰治而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