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胃实热,口唇干,呕哕烦闷,大小便秘涩;及热病后,余热不除,蓄于胃中,四肢发热,口渴胸满,无汗。
浓朴(去皮,姜制炒) 射干(米泔浸) 升麻 茯苓(各一两半) 芍药(二两) 枳壳(麸炒去瓤) 大黄(蒸)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空心热服。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公元 1564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著。一卷。论述脉象 27 种,对于脉的体状、相类、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诵读学习。并批解了高阳生的《脉诀》。
治胃实热,口唇干,呕哕烦闷,大小便秘涩;及热病后,余热不除,蓄于胃中,四肢发热,口渴胸满,无汗。
浓朴(去皮,姜制炒) 射干(米泔浸) 升麻 茯苓(各一两半) 芍药(二两) 枳壳(麸炒去瓤) 大黄(蒸)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空心热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