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血淋。多因下焦结热,小便黄赤,淋闭疼痛,所出如血,或外挟风冷风热,或内伤志劳神,或房室过度,丹石发动。便鲜赤者,为风热伤心;瘀血者,为风冷伤肾,及大小便俱出血者。
瞿麦穗(一两) 甘草(炙,三分) 山栀子(半两,炒)
上同为末。每五钱至七钱,水一碗,入连须葱根七个、灯芯五十茎、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时时温服,不拘时候。既云血寒则瘀,此药末必匀治,宜煎木通汤下麝香鹿茸丸、菟丝子丸等,所以《养生方》云∶不可专以血得热则淖溢为说,于理甚明,不复详引。鹿茸丸、菟丝子丸,方见后虚损门。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治血淋。多因下焦结热,小便黄赤,淋闭疼痛,所出如血,或外挟风冷风热,或内伤志劳神,或房室过度,丹石发动。便鲜赤者,为风热伤心;瘀血者,为风冷伤肾,及大小便俱出血者。
瞿麦穗(一两) 甘草(炙,三分) 山栀子(半两,炒)
上同为末。每五钱至七钱,水一碗,入连须葱根七个、灯芯五十茎、生姜五片,同煎至七分,时时温服,不拘时候。既云血寒则瘀,此药末必匀治,宜煎木通汤下麝香鹿茸丸、菟丝子丸等,所以《养生方》云∶不可专以血得热则淖溢为说,于理甚明,不复详引。鹿茸丸、菟丝子丸,方见后虚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