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茯苓五味子汤

    作者: 陈言

    治支饮,手足冷,多唾口燥,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面热翕然如醉,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眩冒,呕肿。

    茯苓(四两) 桂心 甘草(炙,各三两) 五味子(二两半)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空腹服。服之冲气即低,反更咳满者,去桂,加干姜、细辛各三两;咳满止而复渴,冲气更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服之当遂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加半夏二两半,以去其饮,饮去呕则止;其人形肿与痹,加杏仁二两半;若面赤如醉,以胃中热上熏,加大黄三两。须详证加减。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高鼓峰
  • (公元 1742 年)清.吴谦(六吉)等编。九十卷。包括《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及“四诊”、“运气”、“伤寒”、“杂病”、“妇科”、“幼科”、 “痘疹”、“种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诀。各分子目,有图说方论,此较简明易学。

    作者:
    吴谦
  • 作者:
    日本、丹波康赖
  • 作者:
    叶桂述 吴金寿校
  • 作者:
    王泰林
  • 作者:
    王清源
  • 作者:
    吴昆
  • 作者:
    费伯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