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发狂者,重阳而狂,热毒所深,并入于心,遂使神不宁志不定。始得少卧不饥,谵语妄笑;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骂詈不避亲疏,皆独阳亢盛,不大下之,何能止也?若因当汗不汗,瘀热在里,下焦蓄血如狂者,小便必自利,大便黑,虽时如狂,未至于狂耳,须桃仁承气下之。重阳即阳毒,脉洪大,面赤咽痛,潮热,发斑如锦纹,或下利黄赤,阳毒升麻汤;不效者,三黄石膏汤;大便实者,调胃承气汤下之。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而血下者,愈。若外不解,与桂枝汤。外已解,但小腹急结,与夫脉沉,身黄,唇燥漱水,小水自利者,亦是血证,如狂轻则犀角地黄汤,重则桃仁承气下之。若狂言直视,便溺自遗,与汗后大热,脉躁,狂言,不能食,此为虑也。
(公元 605 ~ 617 年)隋.杨上善编注。
原三十卷。已残缺,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是《黄帝内经》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
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因疑杨为唐人,为唐代著作。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
发狂者,重阳而狂,热毒所深,并入于心,遂使神不宁志不定。始得少卧不饥,谵语妄笑;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骂詈不避亲疏,皆独阳亢盛,不大下之,何能止也?若因当汗不汗,瘀热在里,下焦蓄血如狂者,小便必自利,大便黑,虽时如狂,未至于狂耳,须桃仁承气下之。重阳即阳毒,脉洪大,面赤咽痛,潮热,发斑如锦纹,或下利黄赤,阳毒升麻汤;不效者,三黄石膏汤;大便实者,调胃承气汤下之。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而血下者,愈。若外不解,与桂枝汤。外已解,但小腹急结,与夫脉沉,身黄,唇燥漱水,小水自利者,亦是血证,如狂轻则犀角地黄汤,重则桃仁承气下之。若狂言直视,便溺自遗,与汗后大热,脉躁,狂言,不能食,此为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