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伤寒六书》 动气

    作者: 陶华

    动气者,脏气不调,筑筑然跳动,随所主而形见于脐之左右上下也。其人先有痞气,而后感于伤寒。医人不知患有痞积在内,妄施汗、下、吐法,致动其气,故曰动气。凡汗、吐、下,岂可轻举之乎!可见伤寒所以看外证为当者,盖不在脉之可见,必待问证之可得。又有真气内虚,水结不散,气与之搏,即发奔豚,以其走动冲突如奔豚,皆不宜汗下,通用理中去白术,加桂。缘白术燥肾闭气,故去之;桂能泄奔豚,故加之。然而独不言当脐有动气者。脾为中州,以行津液,妄施汗下,必先动脾气,是以不言而喻也。左右上下,尚不宜汗下,何况中州之气,岂敢轻动之乎!

更多中医书籍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赵宜真
  • 作者:
  • 作者:
    罗浮山人
  • 作者:
    汪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