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一用发汗药,先煎麻黄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止汗药,先煎桂枝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和解药,先煎柴胡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下药,先煎滚水,入枳实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温药,先煎干姜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行血药,先煎桃仁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利水药,先煎猪苓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止泻药,先煎炒白术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消渴药,先煎天花粉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止痛药,先煎白芍药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发黄药,先煎茵陈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发斑药,先煎青黛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发狂药,先煎石膏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呕吐药,先煎半夏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劳力感寒药,先煎黄 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感冒伤寒药,先煎羌活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暑证药,先煎香薷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风病药,先煎防风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腹如雷鸣药,先煎煨生姜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湿证药,先煎苍术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约着成于东汉时代以前)。
三卷。原言已佚,散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今有清.孙星衍等辑本若干种。 本书收药物 365 种,分为上、中、下三品,是后汉以前药物学的总结。
学术价值:
文献价值:我国现存最早之药学著作。
理论价值: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之基础。
实用价值:记载之药物,大多朴实有验,历用不衰。
一用发汗药,先煎麻黄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止汗药,先煎桂枝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和解药,先煎柴胡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下药,先煎滚水,入枳实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温药,先煎干姜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行血药,先煎桃仁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利水药,先煎猪苓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止泻药,先煎炒白术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消渴药,先煎天花粉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止痛药,先煎白芍药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发黄药,先煎茵陈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发斑药,先煎青黛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发狂药,先煎石膏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呕吐药,先煎半夏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劳力感寒药,先煎黄 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感冒伤寒药,先煎羌活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暑证药,先煎香薷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风病药,先煎防风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腹如雷鸣药,先煎煨生姜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
一用湿证药,先煎苍术一二沸,后入余药同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