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伤寒六书》 咽痛

    作者: 陶华

    咽喉不利,或痛或痒,不可纳食,皆毒瓦斯上冲所致。经曰∶太阳病,下之,脉紧者,必咽痛,以太阳之邪搏于少阴也。少阴之脉循喉咙,夹舌本。

    少阴咽痛,脉浮迟,厥冷,或吐利,亦属少阴,并不可汗下,用桔梗汤、猪肤汤;甚者,半夏散、通脉四逆汤去芍药,加桔梗;汗不止, 本、温粉扑之;咽中生疮,不能言语,声不出者,苦酒汤。

    若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迟,尺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血脓,手足厥,利不止者,难治,宜麻黄升麻汤。

    肾伤寒一证,乃非时暴寒伏于少阳之经,头痛腰痛,脉微弱,初咽痛以伤寒,后必下利。咽痛,半夏桂枝汤;(即半夏散。)利,四逆汤。

    阳毒咽痛,见发斑条。咽中闭塞,乌扇汤。口疮赤烂,蜜浸黄柏噙。咽痛甚者,升麻六物汤。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王怀隐、陈昭遇等
  •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