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茯苓 桂枝(各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一两)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此即桂枝汤去芍药大枣而加茯苓.防水渍入胃而预杜其变也.水停心下因致悸.故主茯苓为治水之主药.甘草载桂枝入心以固阳.生姜佐茯苓温中心散寒.俾水之停于心下者.得桂姜之辛温而解.而茯苓乃得建利水之功.
五苓散用白术.理脾气以输精.故渴者宜之.此方用桂姜.散水寒而逐饮.故不渴者宜之.
再按此方及五苓散.并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俱相类.五苓散.散太阳之水停.苓桂术甘汤.泄太阴之水蓄.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防少阴之水逆.此方堵阳明之水渍.数方增减.不过一二味.而主治各别.能解此.自不敢孟浪处方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四十五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01年2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公布,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
2001年2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
茯苓 桂枝(各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一两)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此即桂枝汤去芍药大枣而加茯苓.防水渍入胃而预杜其变也.水停心下因致悸.故主茯苓为治水之主药.甘草载桂枝入心以固阳.生姜佐茯苓温中心散寒.俾水之停于心下者.得桂姜之辛温而解.而茯苓乃得建利水之功.
五苓散用白术.理脾气以输精.故渴者宜之.此方用桂姜.散水寒而逐饮.故不渴者宜之.
再按此方及五苓散.并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俱相类.五苓散.散太阳之水停.苓桂术甘汤.泄太阴之水蓄.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防少阴之水逆.此方堵阳明之水渍.数方增减.不过一二味.而主治各别.能解此.自不敢孟浪处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