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伤寒括要》 九味羌活汤

    作者: 李中梓

    羌活 防风 苍术 白芷 川芎 生地 黄芩 细辛 甘草

    一名冲和汤.主天令温热之候.用此方以发散风寒. 按陶节庵.用此方于春夏秋三时.发散伤寒.以代桂枝麻黄汤用.虽然.亦不可太泥也.如天令尚寒.麻黄桂枝.仍不可缺如非盛夏.黄芩生地.亦勿轻投.倘挟暑邪.必入香薷扁豆.倘遇呕吐.必入半夏藿香.气弱脉虚.可进人参.足冷脉沉.因肾虚房劳复感寒邪.则当温经散寒.此方即在禁例矣.虽当热令.而其人无血虚烦热者.芩地亦不敢肆用也.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叶天士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
  •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