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删补名医方论》 小青龙加石青汤

    作者: 吴谦

    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气。

    麻黄(三两) 桂枝(三两) 细辛(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 石膏(三两) 干姜(三两) 五味子(半升) 甘草(三两)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麻黄,去沫,内诸药,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

    【集注】喻昌曰∶前一方,麻黄汤中以桂、杏易石膏,以脉大有热而加姜、枣,则发散之力微而且缓也。后一方,小青龙汤中加入石膏,以证兼烦躁,虽宜汗散寒饮,犹防助热伤津也。越婢方中有石膏、半夏二物,协力建功。石膏清热,藉辛热亦能豁痰,半夏豁痰,借辛凉亦能清热。前麦冬汤方中下气止逆,全藉半夏入生津药中。此二方又藉半夏入清温剂中,仲景加减成方,无非化裁后学矣。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沈又彭
  • 作者:
    张杲
  • 《医贯》(公元 1687 年)明.赵献可(养葵)着。六卷。发明《薛立斋医案》之说,以命门真火、真水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论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桩怍《医贯贬》予以批评。

    作者:
  • 作者:
    程杏轩
  • 《医门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着。六卷。依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及诸杂证而分门别类。每门分论、法、律三项。是总论病证,是治疗法则,是指出医生在治疗上的过失。

    作者:
  • 作者:
    赵濂
  • 作者:
  • 《原机启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维德着。二卷,又附录一卷。论眼病根源,制方要义,并附方义。附论眼病若干种,也较详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