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论曰胸痹短气者。由脏腑虚弱。阴阳不和。风冷邪气。攻注胸中。其脉太过与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极虚故也。阳微主胸痹。阴弦主腹痛。又肺主于气。肺虚则人短气。平人无寒热。短气若不足以息者。体实也。实则气盛。盛则气逆。逆则不通。故亦短气。凡脉沉迟小紧者。皆是胸痹短气候也。
治上气心胸满、不下食。桑白皮散方
桑根白皮(一两锉) 大腹皮(一两锉) 陈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秤) 甘草(三分炙微赤锉) 桂心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生姜一分拍破。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空心日午临卧各一。
治胸痹短气。半夏汤方
半夏(汤洗七遍焙半两) 赤茯苓(去黑皮) 人参 前胡(去苗各三两) 甘草(炙锉一分) 桂去(粗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生姜五片。枣三枚劈破。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治胸中气满塞短气。前胡汤方
前胡(去苗一两半) 赤茯苓(去黑皮二两) 甘草(炙锉一两) 杏仁(二七枚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温服。
治胸痹连背痛。短气。细辛散方
细辛(去苗叶一两半) 熟干地黄(焙一两半) 甘草(炙锉一两半) 桂(去粗皮一两半) 赤茯苓(去黑皮二两半) 枳实(麸炒半两) 白术(锉一两半) 干姜(炮一两半) 栝蒌实(去皮一两半)
上九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空心日午临卧各一。
治胸痹胸胁短气妨闷。不下食。木香丸方
木香(半两) 芜荑(三分)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 莱菔子(微炒一分) 诃黎勒(微煨去核用皮
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空心日晚各一。
治胸痹短气。橘皮汤方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三两) 枳实(炙二两半)
上二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四十五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01年2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公布,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
2001年2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1984年9月20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
论曰胸痹短气者。由脏腑虚弱。阴阳不和。风冷邪气。攻注胸中。其脉太过与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极虚故也。阳微主胸痹。阴弦主腹痛。又肺主于气。肺虚则人短气。平人无寒热。短气若不足以息者。体实也。实则气盛。盛则气逆。逆则不通。故亦短气。凡脉沉迟小紧者。皆是胸痹短气候也。
治上气心胸满、不下食。桑白皮散方
桑根白皮(一两锉) 大腹皮(一两锉) 陈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秤) 甘草(三分炙微赤锉) 桂心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生姜一分拍破。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空心日午临卧各一。
治胸痹短气。半夏汤方
半夏(汤洗七遍焙半两) 赤茯苓(去黑皮) 人参 前胡(去苗各三两) 甘草(炙锉一分) 桂去(粗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二盏。生姜五片。枣三枚劈破。同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治胸中气满塞短气。前胡汤方
前胡(去苗一两半) 赤茯苓(去黑皮二两) 甘草(炙锉一两) 杏仁(二七枚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温服。
治胸痹连背痛。短气。细辛散方
细辛(去苗叶一两半) 熟干地黄(焙一两半) 甘草(炙锉一两半) 桂(去粗皮一两半) 赤茯苓(去黑皮二两半) 枳实(麸炒半两) 白术(锉一两半) 干姜(炮一两半) 栝蒌实(去皮一两半)
上九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空心日午临卧各一。
治胸痹胸胁短气妨闷。不下食。木香丸方
木香(半两) 芜荑(三分)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 莱菔子(微炒一分) 诃黎勒(微煨去核用皮
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空心日晚各一。
治胸痹短气。橘皮汤方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三两) 枳实(炙二两半)
上二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