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圣济总录》 腰脚冷痹

    论曰痹之为病,在骨则重,在皮则寒,在肉则不仁,在筋则屈而不伸,在脉则血凝而不流,腰脚得之,谓之冷痹者,亦由风寒湿杂合而成也,盖肾主腰脚,其经为寒邪冷气所客,注于腰脚,则膝胫髀 腰脊冷痛,肌肉不仁,故以名焉。

    治风寒湿伤着腰脚冷痹不仁,或疼痛,牛膝汤方

    牛膝(酒浸切焙) 独活(去芦头) 防风(去叉) 当归(切炒) 白茯苓(去黑皮)羚羊角屑桂(去粗皮) 酸枣仁(微炒各一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二两)

    上九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腰脚冷痹不仁,行步无力,萆 散方

    萆 (二两) 桂(去粗皮三分) 杜仲(去粗皮锉炒一两)

    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治腰脚冷痹不仁,无力,独活汤方

    独活(去芦头) 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一两) 麻黄(去根节) 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各半两) 桂(去粗皮) 甘草(炙锉) 葛根 芍药 栝蒌根 防风(去叉各三分) 杜仲(去粗皮切炒一两) 熟干地黄(焙二两)

    上一十二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七分,酒五分,同煎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治腰脚冷痹, 麻不仁,桂心丸方

    桂(去粗皮三分) 干姜(炮半两) 丹参 杜仲(去粗皮切炒) 牛膝(酒浸切焙) 附子(炮裂去皮脐) 续断(各一两)

    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不拘时候。

    治腰脚冷痹,不仁疼痛,独活酒方

    独活(去芦头半两) 杜仲(去粗皮切炒一两) 当归(切焙半两) 芎 (半两) 熟干地黄(焙半两) 丹参(一两一分)

    上六味,细锉,用酒五升,瓷瓶内浸密封,以重汤煮一二时辰,取出候冷开封,每温一盏服,不拘时,常令如醉,不能饮酒者,量多少饮之。

    治肾虚冷或感寒湿,腰脚冷痹,或为疼痛,杜仲酒方

    杜仲(去粗皮切炒) 干姜(炮) 萆 羌活(去芦头) 天雄(炮裂去皮脐) 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 桂(去粗皮) 芎 防风(去叉) 秦艽(去苗土) 甘草(炙各一两) 细辛(去苗叶) 五加皮 石槲(去根) 续断 地骨皮(洗各三分) 桔梗(一两半)

    上一十七味,各细锉,用酒一斗,瓷瓶内浸密封,以重汤煮二时辰,取出候冷开封,每温一盏服,不拘时,常令如醉。

    治风冷或寒湿,伤着腰脚冷痹,或疼痛,巴戟酒方

    巴戟天(去心二两) 羌活(去芦头二两) 当归(切焙三两) 牛膝(二两) 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半两) 石槲(去根二两) 生姜(洗三两)

    上七味,各细锉,用酒五升,瓷瓶内浸密封,以重汤煮一二时辰,取出候冷开封,每温一盏服,常令如醉。

    治风湿寒冷伤着腰脚冷痹, 麻不仁,石槲浸酒方

    石槲(去根五两) 牛膝(酒浸切焙一两) 杜仲(去粗皮炙半斤) 丹参(六两) 熟干地黄(焙十两) 桂(去粗皮四两)

    上六味,各细锉,用酒一斗,瓷瓶内浸密封,以重汤煮二三时辰,取出候冷开封,每温一盏服,不拘时,常令如醉。

    治腰脚痹痛,膝以下冷,不得屈伸,牛膝丸方

    牛膝(去苗酒浸切焙三两) 石槲(去根) 狗脊(酥炙去毛) 桂(去黑皮) 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 干姜(炮各一两半) 附子(炮裂去皮脐二两)

    上七味,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以温酒下。

    治腰脚痹痛,行步艰难,羌活饮方

    羌活(去芦头) 桂(去粗皮各一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 当归(焙) 牛膝(酒浸去苗焙)

    上六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郑寿全,字钦安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作者:
    李中梓
  • 作者:
    吴坤安
  • 作者:
    严则庵纂辑、裘庆元辑
  • 《伤寒明理论》(公元 1156 年)金.成无己着。三卷。对于《伤寒论》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 附方论一卷,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

    作者:
  •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作者:
  • 作者:
    刘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