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本草害利》 大黄

    作者: 凌奂

    〔害〕经曰∶实则泻之。此大苦大寒峻利之性,猛烈之气,长驱直捣,一往直前,苟非血分热结,六脉沉实者,切勿轻与推荡。大黄乃血分之药,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胎产而用之者,是为诛伐无过矣。凡病血闭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热积;寒热由于阴虚,而不由于血积;症瘕由于脾胃虚弱,而不由于积滞停留;便秘由于血瘀、血燥、肠燥,而不由于饮食停滞;女子少腹痛,由于厥阴血虚,而不由于经阻老血,瘀结滞下者不宜用。初起即属胃虚,当以补养胃气,清消湿热为本,而不可妄加推荡,当谨慎分别。若轻发误投,损伤胃气,多至危殆,戒之戒之!

    〔利〕大苦大寒,入脾、胃、心、肝、大肠五经。泻有形积滞,水食痰结者宜之。有拨乱反正之功,得峻快将军之名。清血分实热,血瘀血逆者宜之。

    仲圣泻心汤,治心气不足而吐衄,乃心气不足而包络肝胆与胃之邪火有余,虽曰泻心,实泻经血中伏火也。又心下痞满,按之濡者,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亦泻脾胃湿热,非泻心也。病发于阴,下之则痞满,乃寒伤营血,邪气乘虚结于上焦。胃之上脘当心,故曰泻心,实泻胃也。病发于阳,下之则结胸,乃热邪陷入血分,亦在上脘,大陷胸汤丸皆用大黄,亦泻脾胃血分之邪。若结胸在气分,只用小陷胸汤,痞满在气分,只用半夏泻心汤。

    〔修治〕川产如锦纹者良。洗切片,浸取汁,冲入药。制用酒浸,或酒拌蒸,则性缓而能上行。邪热之在上者,借酒行之,以成勋也。生熟之力不同,生用更峻。欲取通利者,不得骤进谷食。大黄得谷食,不能通利也。

更多中医书籍
  •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作者:
  •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机(石出、省之)着。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门、附方 165 个。主张治外科必须根据人体内部的情况,然后求之于外。

    作者:
  • 《外科精义》(公元 1335 年)元.齐德之着。二卷。参诸家方论有关疮肿之说,首载诊候,次论血、气、色、脉、后叙痈、疽、疮、肿的治疗等。强调整体观念,倡导攻补兼施。

    作者:
  •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陈自明(良甫)着。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较早者。对痈疽疮疡等症的因症诊治等,尤其对痈疽的浅深、寒热、虚实、缓急、吉凶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领 而成书。

    作者:
  • 作者:
  • 作者:
    徐直銈
  • 作者:
    赵宜真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