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孙文垣医案》 董龙山夫人便血

    作者: 孙一奎

    大宗伯郎君董龙山公夫人,为宪副茅鹿门公女,年三十五而病便血,日二三下,腹不疼,诸医延医者三年不效。予诊之,左脉沉涩,右脉漏出关外,诊不应病。予窃谓,血既久下,且当益其气而升提之,以探其症。乃用补中益气汤,加阿胶、地榆、侧柏叶,服八剂,血不下者半月。彼自喜病愈矣。偶因劳而血复下,因索前药。予语龙山公曰∶夫人之病,必有瘀血积于经隧,前药因右脉漏关难凭,故以升提兼补兼涩者,以探虚实耳。今得病情,法当下而除其根也。龙山公曰∶三年间便血,虽一日二三下,而月汛之期不爽,每行且五日,如此尚有瘀血停蓄耶?

    予曰∶此予因其日下月至而知其必有瘀血停蓄也。

    经云∶不塞不流,不行不止。今之瘀,实由塞之行也,不可再涩。古人治痢,必先下之,亦此意也。公曰∶明日试卜之。予曰∶卜以决疑,不疑何卜?公随以语夫人,夫人曰∶孙先生非误人者,识见往往出寻常,宜惟命。盖夫人读书能文,聪明谋断,不啻丈夫,故言下便能了悟。即用桃仁承气汤,加丹参、五灵脂、荷叶蒂,水煎,夜服之,五更下黑瘀血半桶,其日血竟不来,复令人索下药。予曰∶姑以理脾药养之,病根已动,俟五日而再下未晚也。至期复用下剂,又下黑血如前者半,继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调理痊愈。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李时珍
  • 作者:
    赵学敏
  • 作者:
    叶桂
  •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作者:
    陶弘景
  • 作者:
    陈嘉谟
  •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作者:
    寇宗奭
  • 作者:
    杨时泰
  • 作者:
    唐宗海